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113~115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强。科高100.4~107.2厘米,穗长22.7~23.5厘米,亩有效穗17.3~20.6万穗,每穗总粒数128~135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0.8~20.9克。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糙米率80.4%~81.7%,整精米率45.6%~56.6%,长宽比4.3~4.4,有香味,品鉴食味分88.6~89.0。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 东莞地区早造、晚造平均亩产400公斤。
栽培要点: 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区域: 适宜东莞市早、晚造种植。
推广前景: 莉香占为我省水稻科研单位选育新审定常规稻品种,丰产性较好,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有香味,推广前景较大。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 莫坚强
联系电话: 0769-23668621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114~117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穗长粒多,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强。科高105.1~107.1厘米,穗长22.4~24.3厘米,亩有效穗15.1~18.8万穗,每穗总粒数170~172粒,结实率75.6%~78.3%,千粒重20.5~21.4克。米质鉴定未达部标优质等级,糙米率79.8%~81.5%,整精米率43.9%~49.0%,垩白度0~0.2%,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56~60毫米,直链淀粉16.2%~17.1%,长宽比4.4~4.5,有香味,品鉴食味分87.3~88.6。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 东莞地区早造、晚造平均亩产400公斤。
栽培要点: 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早造种植适当早播早种,避免抽穗期极端高温天气,影响结实率。
适宜区域: 适宜东莞市早、晚造种植。
推广前景: 19香为我省选育新审定常规稻品种,谷粒细长,有香味,为新育成带香味籼稻丝苗米品种,推广前景较大。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 莫坚强
联系电话: 0769-23668621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114~116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性强。科高100.6~106.5厘米,穗长22.6~23.4厘米,亩有效穗15.6~17.0万穗,每穗总粒数146~153粒,结实率85.5%~87.3%,千粒重25.3~25.9克。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1级,糙米率81.7%~82.4%,整精米率59.3%~59.9%,长宽比3.0~3.1。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 东莞地区早造、晚造平均亩产400~450公斤。
栽培要点: 按常规栽培管理。
适宜区域: 适宜东莞市早、晚造种植。
推广前景: 黄广香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丰产性突出,适合东莞市作为高产品种推广应用。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 莫坚强
联系电话: 0769-23668621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4~128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力中等。科高115.4~116.7厘米,穗长21.6~23.2厘米,亩有效穗17.4~18.3万穗,每穗总粒数169~180粒,结实率83.4%~84.5%,千粒重21.2~21.4克。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糙米率80.4%,整精米率59.2%,长宽比3.0。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 东莞地区早造、晚造平均亩产400~450公斤。
栽培要点: 按常规栽培管理。
适宜区域: 适宜东莞市早、晚造种植。
推广前景: 黄广美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丰产性突出,适合东莞市作为高产品种推广应用。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 莫坚强
联系电话: 0769-23668621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7天,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着粒较密,千粒重较大,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科高109.8~111.0厘米,穗长22.0~22.7厘米,亩有效穗16.7~17.0万穗,每穗总粒数159~161粒,结实率83.5%~85.5%,千粒重24.2~24.7克。米质鉴定为省标优质3级。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 东莞地区早造、晚造平均亩产400~450公斤。
栽培要点: 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适宜区域: 适宜东莞市早、晚造种植。
推广前景: 黄广华占2号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丰产性突出,适合东莞市作为高产品种推广应用。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 莫坚强
联系电话: 0769-23668621
特征特性: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全生育期115~117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中强,耐寒性中强。科高117.2~117.6厘米,亩有效穗17.6~18.4万穗,长23.6~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43~162粒,结实率78.3%~83.2%,千粒重19.8~21.9克。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糙米率79.5%~79.9%,整精米率54.9%~56.2%,长宽比4.1~4.2。有香味,品鉴食味分91.09~94.86。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 东莞地区平均亩产400公斤。
栽培要点: 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适宜区域: 华航香银针为新审定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丰产性较好,谷粒细长,有香味,推广前景大。
推广前景: 华航香银针为新审定感温型常规稻品种,丰产性较好,谷粒细长,有香味,推广前景大。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 莫坚强
联系电话: 0769-23668621
特征特性: 果实扁心形和心形,果肩耸起,果皮颜色鲜红,皮厚而韧,裂果少;果较大,平均单果重25克;果肉厚,蜡黄色,有蜜香味,味清甜。可溶性固形物19.1%,可食率达79%,焦核率达85%。迟熟,果实在7月上中旬成熟,比糯米糍迟熟7~10天。
产量表现: 3年、4年、5年生嫁接树平均株产分别为4~5公斤、10~15公斤和15~25公斤,折合亩产分别为120~150公斤、300~450公斤和450~750公斤。
栽培要点: 选择亲和性较好的怀枝或糯米糍做嫁接砧木,嫁接时间最好为3、4月份;幼年树主干高40~50厘米选留3~4条壮主枝,其它枝条一律剪除,培养丰产型树冠;促控冬梢。10月份前抽出的秋梢是下年的结果母枝,注意培养和保护。11月份抽出嫩梢则采用人工抹梢或化学药剂杀除;加强对荔枝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适宜区域: 东莞市荔枝产区
推广前景: 仙进奉荔枝品质特优、晚熟、较耐贮藏,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 马锞
联系电话: 0769-23668616
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17厘米,穗位高87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长锥形,穗长17.6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粗5.0厘米,穗轴白,籽粒白色,甜糯型,百粒重38.8克。接种鉴定,感染丝黑穗病、小斑病、纹枯病,皮渣率7.65%,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7.90%。
产量表现: 东莞地区春秋季平均亩产600公斤。
栽培要点: 一般春播3月中下旬,秋播8月中下旬,与其它玉米品种采取空间和时间隔离,防止串粉,施足基肥,重施穗肥,增加钾肥用量,注意防止病虫害,适时采收。糯玉米采收鲜果穗,采收期较短,授粉后22~25天为最佳采收期。
适宜区域: 适宜东莞市春季和秋季种植。
推广前景: 农科玉368种集甜玉米和糯玉米两个品种的特性为一体,甜糯适中,口感香甜,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好,尤其适合东莞市休闲采摘农业的需要,推广前景较大。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 莫伟钦
联系电话: 0769-23668908
特征特性: 普通型夏大豆高蛋白型品种,夏播生育期平均95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9.8厘米,主茎15.8节,有效分枝3.3个,底荚高度19.0厘米,单株有效荚数64.9个,单株粒数123.7粒,单株粒重18.2克,百粒重15.9克。卵圆叶,白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褐色。未见有病毒症状。
产量表现: 2022年试种亩产180公斤。
栽培要点: 1.严格播种时期,不能春播,一般播种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可以在华南南部秋播,但要防控后期干旱,行距50厘米,株距10厘米或穴播,穴距30厘米,每穴保苗2~3株。或采用手推机播种,株距22厘米,2~3粒播种。 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4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8000株,低肥力地块20000株。 3.高肥力地块不需要施肥,中等肥力地块亩施复合肥5~10千克,低肥力地块亩施尿素5~6千克、重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40千克。 4.播种后3天内喷除草剂都尔封闭式除草,苗后15天左右小草长出,喷施苗后除草剂氟醚灭草松、精喹禾灵苗后除草。 5.大豆落叶后,豆荚干后,及时收获晾晒,或者机械收获。
适宜区域: 东莞全域
推广前景: 华夏14聚合国内高蛋白基因和巴西高产基因,抗白粉病、抗裂荚、高产稳产,在华南地区平均亩产180公斤左右,而全国大豆平均亩产120~130公斤,每亩增产50多公斤,按照每公斤7.6元计算,每亩增收380元,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 王鸿昌
联系电话: 0769-23668616
特征特性: 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单花序为主;成熟果红色,幼果有绿肩,果实高圆形,果肉较厚,风味好,口感脆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0%,VC含量650.0mg/kg,番茄红素含量21.06mg/kg;持续坐果能力强,单果质量约16g;抗性强,中抗青枯病,中抗烟草花叶病毒,高抗枯萎病,耐寒,耐热。
产量表现: 大田种植亩产达4000kg左右,设施栽培亩产9000kg以上。
栽培要点: 春茬可于1月底前播种,苗龄35~45天定植;秋茬可于8月底前播种,苗龄25~35天定植。露地栽培采用双干整枝或四干整枝,每亩种植800~1200株;温室栽培采用单干整枝,每亩种植1600~2300株。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kg作基肥,开花结果期追施钾肥、钙肥和中量元素,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由于该品种不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40分钟;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如培育壮苗、适期定植、促果壮秧,提高植株抵御病毒的能力。
适宜区域: 东莞市辖区均可种植
推广前景: 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主导品种,打破了优质樱桃番茄品种高度依赖境外的局面。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 范妍
联系电话: 0769-23668920
特征特性: 中华鳖“珠水1号”体形椭圆,背腹扁平,具有胶质裙边。初孵稚鳖腹部绯红、无斑,成鳖背部橄榄绿色,表面可见由纵向排列的突起小疣形成的细弱纵纹,腹部微红、无斑。 1.生长速度快。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中华鳖“珠水1号”比未选育中华鳖洞庭群体体重生长速度提高11.1%~13.9%。 2.裙边宽大。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中华鳖“珠水1号”比未选育中华鳖洞庭群体裙边宽提高4.9%以上。 3.规格更为整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中华鳖“珠水1号”比未选育中华鳖洞庭群体背甲宽/背甲长变异系数降低19.9%~22.1%。
产量表现: 采用“分段式”养殖方法,按照1500~2000只/亩的放苗密度进行投放,中华鳖“珠水1号”经过450天的养殖,每亩可收获1500~2000kg。收获时,个体平均体重达1斤以上,成活率约85%。
养殖要点: 1.稚鳖培育:初孵稚鳖在水泥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稚鳖80~100只。每15至20天可进行一次分级转池,30g以上稚鳖转移至室外土塘中培养。稚鳖投喂开口配合饲料辅以鲜嫩干净的蔬菜叶汁及纯净花生油。每日分两餐投喂,日投饵料(干重)为投放稚鳖总体重的1%左右。 2.幼鳖培育:在室外土塘中进行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15只。使用符合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规定的幼鳖配合饲料,同时添加投饲量8%~10%的蔬菜,另加入投饲量1%的花生油。每日投饲量分两餐投喂,日投饵料(干重)应为总体重的3%~5%左右。越冬期间,幼鳖培育土塘加盖保温温棚,适量投喂。 3.成鳖培育:在室外土塘中进行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3只。投喂符合NY5072和SC/T1047—2001《中华鳖配合饲料》规定的配合饲料,辅以新鲜的蔬菜、瓜果、红薯叶等植物性饲料以及新鲜无污染的鱼、虾、贝、蚯蚓等动物性饲料。水温25℃至30℃时,每日投喂2次,日投饲量(干重)在前期(体重<300g)为鳖总重的3%~4%,后期为2%~3%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水温20℃至25℃时,每日投喂一次;水温18℃至20℃时,每两日在午后投喂一次;遇大风大雨或水温低于18℃则停喂。 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水质管理,注意防控稚、幼鳖培育阶段危害性较大的白斑病和白点病,以及成鳖饲养阶段危害性较大的细菌性肠炎、红底板症和白底板症等疾病。一旦发现病鳖,要及时隔离饲养,并施加药物进行治疗。
适宜区域: 适宜在广东、广西、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区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推广前景: 随着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中华鳖养殖行业逐渐恢复发展。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养殖企业开始加大投入,在技术研发、品种改良、生产标准化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中华鳖养殖是一项传统的农业产业,而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高蛋白食材的需求增加,中华鳖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提升。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系人: 李本旺
联系电话: 0769-22008193
特征特性: 该品种是以2013年从安徽秋浦河、洞庭湖收集的翘嘴鳜野生群体和清远市清新区宇顺农牧渔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保种的翘嘴鳜“华康1号”选育群体中挑选的600尾个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翘嘴鳜“华康1号”相比,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6.3%,成活率平均提高12.6%。
产量表现: 每亩放养密度为5000~6500尾,4~5公分规格,经过6个月的养殖,亩产达到6000斤左右,饵料系数在4.2左右,体重大于一斤半的超过50%,体重小于0.8斤的不足0.3%,利润可观。大田种植亩产达4000kg左右,设施栽培亩产9000kg以上。
养殖要点: 一般采取中高密度养殖的模式,每亩在3000~6500尾,配套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包括建立池塘底质与水质评估与改进技术、鳜鱼苗培育期的病害防控技术、鳜鱼成鱼养殖过程的生态调控技术,可实现高产效果。
适宜区域: 适宜在全国鳜鱼主产区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推广前景: 鳜养殖保持连年增长的势头,对优良品种的需求量极大,优质苗种供不应求。广东既是鳜主养区,也是鳜苗种的主要供给地,养殖前景看好。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系人: 李本旺
联系电话: 0769-22008193
特征特性: 1.生长快,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时一龄大口黑鲈“优鲈3号”生长速度(体重)比大口黑鲈“优鲈1号”平均提高17.1%,比大口黑鲈引进群体提高33.92%~38.82%。 2.易驯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时间缩短,驯食成功率显著提高。
产量表现: 试验示范池塘全程采用配合饲料养殖,亩投放3~5厘米规格1万尾,病害少,亩产达8500斤以上,比普通大口黑鲈提早10多天,亩产提高约20%。
养殖要点: 1.适合于全程人工配合饲料的养殖模式; 2.培苗过程中应及时拉网分筛、分级饲养,使鱼苗个体生长均匀避免残杀; 3.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时要有耐心,驯食的成功率保证在90%以上; 4.同塘放养的鱼苗应规格整齐; 5.与其他鱼类进行混养,混养初期主养品种规格要大于“优鲈3号”规格的3倍以上。
适宜区域: 适宜在我国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进行养殖。
推广前景: 大口黑鲈养殖保持连年增长的势头,对优良品种的需求量极大,优质苗种供不应求。广东既是大口黑鲈主养区,又是鲈苗种的主要供给地,养殖前景看好。
技术依托单位: 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系人: 李本旺
联系电话: 0769-2200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