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好生态“文章” 赋能高质量发展
长安镇坚持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依托现有生态资源,持续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通过生态文明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水”为笔,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长安依托莲花湖、五点梅水库等大小8座天然或人工湖库水体,通过“拨草现珠”和搭桥铺路,将“山水林田湖海”生态文明基本元素“串珠成链”,打造出“泛舟新民排、垂钓茅洲河、漫步后九洞、流连碧荷园”四大别致场景,目前,已形成延绵约80公里的绿道,预计全部建成将超150公里。其中,碧荷园景观工程投资1224万元,利用现状鱼塘打造荷塘景观,于去年12月开建,今年5月建成,碧道全长约2750米,打造出碧荷曲栈和月亮栈道两个标志性景观小品,是莲花湖绿道的“点睛之笔”。新民排渠全长约4.378公里,连通东引河和茅洲河,累计投资7449.79万元提升堤防景观工程,并建成新民排渠水上运动中心,是茅洲河治污工程向水利景观工程转变的“神来之笔”。
二是亲“水”为乐,推动绿道长安火“出圈”。把握5月19日第十三个“中国旅游日”和“520”等时间节点,举办长安镇生态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活动周。开展“艇”进未来水上体验活动、“荷塘月色”生态文化晚会、52000米健步行等七大主题活动,通过从早到晚、线上线下、上山下水、亦文亦舞等多种形式,融入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美食等诸多元素,全方位展示长安镇迈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新面貌、新风采。创新绿道观光形式,将碧荷园、揽月桥、莲湖阁、莲韵轩、莲珠桥、飞鹭台等设计为9个打卡点,吸引更多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活动两次上榜微博热搜,“东莞长安绿道万人健步行”话题阅读量超500万,“荷塘月色”线上直播全网观看人次超300万,香港商报、羊城晚报、东莞日报等湾区主流媒体同步报道,大大提升了长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依“水”而建,打造美丽宜居新“颜值”。通过“地长制”全面开展内河涌精细化管理,以城镇污水“最后一米”接入为攻坚目标,以“绣花针接驳”为方式,推动污水接驳和雨污分流工作,持续巩固茅洲河治理工作成果。今年以来,茅洲河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V类水,新民排渠每月水质均值达IV类标准。以新民排渠为代表的水生态治理样本,在提升社区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集体资产增值,真正将“颜值”变“价值”。自2015年全面启动茅洲河全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以来,新民社区居组两级总资产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达60480万元,比2015年增长31.4%。
来源:长安“百千万工程”指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