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田边村:扮靓潇湴湖,旧村换新颜
湖水涟漪,垂柳吐绿,屋舍俨然,道路整洁。走进石排镇田边村,一幅“水清、路洁、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而这,正是田边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靓丽答卷。
“在上一轮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发现田边村最大的短板,就是旧村和屋前屋后乱堆放问题。”田边村党总支书记肖建勋表示,为此,田边村下大力气整改旧村人居环境,明渠改暗渠、叽里旮旯儿改成“四小园”,旧村全部硬底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初步提升。
以提升人居环境为契机,田边村新增休闲憩息好去处,吸引了周边游客。全村因此新增商业店铺50多间,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
旧村整治:
明渠改暗渠消除异味拓宽巷道
潇湴湖是田边村的亮丽名片之一,一直吸引着不少市民前来游玩打卡。但是,以前这里曾存在村道狭窄、交通不便、停车位置欠缺等问题,而且周边房屋破旧,给靓丽的湖景大打折扣。
为此,田边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员群众力量,破旧立新,对围面环境进行整治,拓宽道路,增设停车场、儿童康乐设施、村史馆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此外,田边村还完成了水吉大基公园、炮楼公园等项目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初步提升。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田边村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不仅为“显眼处”提亮,更从细处着手,用“绣花功夫”擦亮环境底色,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旧日面貌换新颜。
“明渠改暗渠、‘四小园’建设,道路硬底化,改善了旧村环境,受到群众高度好评。”肖建勋说,过去,田边村旧村部分的明渠,不仅污水横流,还恶臭难耐。明渠黑臭水渠全面清理,改造成暗渠后,自此旧村巷道宽阔,方便人行进出,既消除异味,也减少老鼠的生存空间,明显改善旧村环境,提升人居品质。
此外,通过对田边木盆园、盘岭、石贝、鲤鱼洲等旧围巷道进行硬底化升级,有效解决了群众因雨天外出难问题,巷道整洁卫生。清理和硬化村内边角位后,防止杂草再生,形成垃圾死角,同时减少蚊虫滋生,营造了良好的卫生环境。
“通过动真格,拆除旧猪栏和荒废泥间,做好见缝插绿,开拓绿道。修缮并盘活利用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让旧村人居环境得到质的提升。”田边村党总支委员、宣传委员胡创智介绍。
破解怪圈:
疏堵相结合人人齐参与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既要抓紧治理、集中整治,又要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破解“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田边村以“疏堵相结合”,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堵塞“六乱”源头,做好村民思想引导工作,鼓励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让村民参与,以主人翁角色,落实“门前三包”责任。
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契机,田边村增添了不少村民休闲憩息的好去处,吸引周边游客到村游玩,为村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增强信心,全村新增商业店铺50多间,其中餐饮行业占了较大比例,激励村民群众创业致富,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案例。
“人居环境提升后,村民群众得到实惠,由抗拒转向支持。”胡创智说,田边计划建立乡村振兴及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激励制度,通过奖励及光荣红榜张贴,结合村规民约,调动全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深化村社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田边村责任到人,责任到户,开展“网格化城管工作”充分调动党建、城管、网格、安全、治安等综合力量,对照日常发现问题建立短板台账,形成“周建周清”的总体目标,推行每年对各经济社(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比形成长效机制,有效保持人居环境不倒退,破解“整治、提升、再整治”的怪圈。
肖建勋表示,接下来会加强对村民们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门前三包,屋前屋后的整治,提高村民对城市管理的认识,共同维护促进田边村的农村人居环境。
来源:i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