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麻涌镇麻二社区、麻三村有“颜值”更有“价值”
麻二社区、麻三村既有城市的繁荣又有乡村的质朴,开门见湖、堤绿水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融合着古老的乡土文化和现代的振兴梦想。
香蕉村到特色精品村的“蝶变”
“围绕这几百亩的香蕉基地,我们建立了一个香蕉文化园,这个香蕉文化园主要将香蕉的特色、性能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打造成一个文化、科普的基地。”麻二社区党委委员何洪辉说。
走进麻二社区,香蕉文化公园、绿道、休闲小公园、足球场、游泳池一应俱全。据了解,二十世纪以来麻二社区居民以香蕉种植为主,社区内蕉林遍布。近年来,该社区借助省、市、镇的发展政策的优势,加强与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区对接,打造“蕉林+水乡”“蕉林+田园”“蕉林+岭南”“蕉林+运动”水乡特色精品村:利用香蕉文化元素,建成体现岭南香蕉文化的“香蕉文化园”,致力打造麻涌香蕉品牌;利用水乡风情文化元素,建成20座反映水乡生产生活情境和岭南水乡风情的石刻浮雕,展现出社区浓厚的水乡文化风俗;建成体现地方人文历史的董叶将军石像和军城城楼,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军屯文化;利用祠堂文化元素,打造成社区历史文化展馆,展示社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将社区目前尚存最大的“雷公祠”村史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家乡的美丽蝶变,社区居民看在眼里,更乐在心里。麻二社区居民梁煖茵:“我们居住环境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每天下午或者周末都会很多小朋友过来这边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打卡地。”
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
当下,“百千万工程”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麻二社区充分利用社区的优美环境资源,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麻二社区党委委员何洪辉:“我们的人居环境,特别是文化这个元素方面的提升以后,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它,特别是香蕉文化园,接下来我们将它继续挖掘,进行丰富,打造成一个既是文化的旅游基地,又是科普的旅游基地,向一个文化旅游和研学游这方面去发展。”
旧厂房变商业街 带动村经济发展
走进麻涌古梅风情街,青灰色砖清水外墙,骑楼建筑,形成独具麻涌水乡特色的都市乡村风貌,这条充满烟火味的人气商业街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前去打卡。
麻三村党委副书记温灌钊:“在‘百千万工程’方面,就是把原来的那些旧厂房、污染比较大的那些厂房,把它重新改造,利用华阳湖这个靠湖有利的位置,利用我们原来在旧中心区的区位优势,我们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商业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
经济提升了 村民的幸福感也增强了
麻三村对华阳湖沿岸(南岸)的旧厂房及低效益片区进行“三旧”改造,顺利收回未产生溢价的大部分企业,先后引进华阳湖创客坊、原创坊、壹城等项目。已开发土地获得的收益约为1900万元/年,是土地改造前收益(326万元/年)的6倍,其中有33亩的地块更以每平方米约45.5元/月的好价钱出租,这块地上的收益约1600万/年。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益跨越式提升。“三旧”改造给村集体带来经济收益,为农民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同时,村居环境的改善增强了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村民黄建创:“环境好了,经济也提升了,通过华阳湖这个旅游景点,带动周边的商业,然后人多了,消费多了,我们村民体验到在经济方面,租住率高了,我们的收入也相对提升了很多。”
今年,麻三村也将对改建好的古梅广场项目进行完善盘活,作为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助力“百千万工程”在麻三村的稳步推进。麻三村党委副书记温灌钊表示,将乘风而上、顺势而为,把古梅广场打造成华阳湖的环湖的配套功能区,也是接下来村的重点经济的一个增长点。
接下来,麻涌将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水生态优势,继续以城镇风貌提升为首要抓手,突出宜居宜业宜游,全面推进六大行动,牵引“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按中等城市格局,把麻涌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重要节点城镇,努力再造一个麻涌。
来源:东莞阳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