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镇大井头社区:深耕传统文化沃土 滋养民间文艺百花齐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寄托着乡愁,延续着传统。在东莞市大朗镇大井头社区,有一处古建筑群,在时光流淌中屹立约800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见证着历史发展的缩影。
据《全粤村情·东莞市卷》记载:大井头社区位于大朗镇东北部,面积约4平方千米,其中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古建筑群中心有一口800余年历史的古井,水深而清澈,被村民称为“大井公”,也是大井头社区取名的由来。
大朗镇大井头社区干部叶沛扬:“从我小孩时记事起,就听村里的老人以及我的爷爷奶奶说,这三口古井从来没有枯竭过,即使是遇到很干旱的天气,也未曾断流,是大井头名副其实的‘母亲井’。”
大井头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初(1400年前后),布局整齐,巷道纵横交错,包括叶氏大宗祠、宏育学校旧址、诚士书室、“大井公”和两口蟹眼古井、四条百米长的石砌巷道等。最大的建筑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叶氏大宗祠,又名“崇本堂”,呈三开三进布局,博古屋脊,简瓦辘灰屋顶,石柱与门框均为红砂岩,一色的清水砖墙与石门槛。门匾上字迹清晰依旧,壁画则雕龙画凤,色彩鲜艳,颇有气势。
大井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滋养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文艺之乡,拥有龙舞、哭嫁歌、粤剧、醒狮、曲艺、太极舞、水族舞等特色鲜明的民间文艺项目。社区更是打破“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成立了女子舞龙队,多次参加各类世界性、全国性龙狮大赛,屡创辉煌,成为大井头社区一张闪亮的名片。
舞龙队队员:“女性舞龙队相比男性本来就不具备优势,但是我们女子舞龙队坚持下来了,而且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近年来,大井头社区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东莞市民间文艺传承基地”。
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大井头社区将继续传承好传统文化,擦亮“民间文艺之乡”品牌,开展更多灵活多样的民间文化活动,展现新时代大井头社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形成全民参与、全民传承、全民共享的文化氛围。
来源:东莞阳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