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
ico
  • 智能问答
  • 用户登录
  • 无障碍
  • 适老版
  • 资讯
  • 政务
  • 互动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宣传专栏 > 工作动态

乡村振兴|南城白马社区:治水治污拆窝棚 人居环境大变样

发布时间:2020-11-12 09:17:12 来源:i东莞 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李先生是土生土长于南城白马社区的居民,住在白马大氹旁边,犹记得年少时白马大氹清澈的河水、嬉戏的鱼虾。近20年来,白马大氹的水质逐渐变差,河水变黑变臭,还漂浮着垃圾。

  “我一直期待着白马大氹重新变得清澈洁净。”李先生说,2017年以来,在街道的大力整治下,河涌已是清流激荡,两岸也进行了景观美化,比他年少时更美了,“现在整个社区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近年来,南城街道白马社区积极开展治水治污工作,并大力推进田间窝棚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d4f2ae3c30455ea43dacbc8a0785629f.jpeg

  治水治污

  白马大氹二期工程截污管网已铺设完毕

  近年来,南城积极开展河涌治理工作,力求实现 “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水环境治理目标。

  白马社区内的白马大氹,曾经是一条黑臭河涌:社区的污水通过三个排污口直接排放进来,加上附近居民生活垃圾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整个河涌的水体遭到了严重污染。水体黑臭,蚊蝇滋生,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因而,白马大氹被列入广东省2017年重点挂牌督办的城市黑臭水体项目。

  2017年以来,南城街道共投入600多万元实施白马大氹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采用充氧曝气及智能生态水草技术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经过整治,原水质为重度黑臭的白马大氹已实现了消除黑臭,并达到Ⅴ类水标准。

  此外,白马社区还进行了堤岸整治和生态修复,岸边树木郁郁葱葱;新修了防护区域,从上到下依次种上了灌木和草坪。防护区域下面是生态护坡,用一道矮矮的水泥墙和河涌分开,生态护坡里种植了美人蕉等水生植物。

  目前,白马大氹二期工程正在铺开,在石鼓河支渠广深高速旁至石鼓河出口段,沿河道新建一条689米的截污管网,将入河排污口接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置,以实现河涌水质的提升。

  记者在现场看到,截污管网已铺设完毕,河岸景观升级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推动,完工后将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整治窝棚

  拆除窝棚153个 面积达7225平方米

  乱搭乱建的田间窝棚,不仅侵占农地、影响农业生产,还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遇上台风天,田间窝棚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整治田间窝棚,白马社区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实地走访广深高速旁的白马将军洲农田,核查田间实有窝棚数量。在做通群众工作的基础上,1月7日,社区联合街道农林水务局、城市综合执法分局、自然资源分局、土地储备中心、生态环境分局、白马派出所等部门,对纳入整治范围内的田间窝棚进行集中拆除,共拆除窝棚153个,拆除面积7225平方米,取得了田间窝棚整治工作阶段性的成果。清拆整治后,田间恢复了干净、整洁面貌。

  此外,社区严格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集中解决了社区200多处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消除环卫黑点100多处;每月10日社区扎实开展“洁净城市活动日”暨“河湖保洁日”专项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升级改造一所公厕、新建一所公厕。

6bd2f9594ab9c117440ef5c312ef3855.jpeg

  为进一步解决社区居民停车难题,社区从2019年9月开始,在辖区范围内实行封闭式停车管理,通过在社区各个出入路口设置栏闸,登记出入车辆,完善车辆出入管理,在社区道路两旁、闲置用地上划定停车位,规范停车行为。

  据了解,白马社区还计划在塘岩公园旁边闲置用地建设停车场。

  来源:i东莞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 友情链接
  • - 国内网站 -
  • - 省内网站 -
  • - 东莞网站 -
  • 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中国东莞
  • 东莞市林业局
  • 东莞市水务局
  • 东莞市气象局
  • 东莞市公益广告库
首页 |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主办单位: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标识码 4419000081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建议使用:1280*1024分辨率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3883号    备案号:粤ICP备19110143号-1


微信公众号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