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
ico
  • 智能问答
  • 用户登录
  • 无障碍
  • 适老版
  • 资讯
  • 政务
  • 互动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宣传专栏 > 工作动态

常平黄泥塘村:抓住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契机 昔日欠发达村蝶变为宜居村

发布时间:2020-10-19 14:07:59 来源:东莞时间网 字体:[ 大  中  小 ]
分享到:

78dcdd1a50b61de47dfef900195ca33f.jpeg

▲黄泥塘村文化广场地面平整,配有标准的篮球场和舞台 通讯员 刘珊彤 供图

  曾经道路老旧泥泞、环境脏乱,如今宽敞无阻、绿水青山;曾经长期贫困、发展受限,如今多元发展、村民收入逐年增长;曾经的黑臭水塘、低矮山头,如今波光粼粼、鸟语花香。

  东莞市常平镇黄泥塘村不断凝聚集体的智慧,努力突破“先天条件”的限制,在脱贫道路上竭力挥洒汗水,奋力谱写着幸福小康生活的新篇章。

  美丽幸福村居建设提升村容村貌

  黄泥塘村坐落于常平镇中心东南约7公里处,总辖区面积为0.92平方公里。由于偏隅一方,道路并不畅通,同时由于辖区面积小,村内厂房及集体物业并不多,村集体经济收入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村(社区)。田间道路泥泞、休闲场所“缺砖少件”、鱼塘垃圾成堆……这些都曾是黄泥塘村的“硬伤”。

  如今走进黄泥塘村,映入眼帘的却是另一番美景:村内主次干道宽敞整洁,两侧绿树成荫,红砖人行道、沿街路灯一应俱全;文化广场地面平整,配有标准的篮球场和舞台;公园绿化基建完善,休闲运动设施配套齐全;生态园空气清新怡人,包围着鱼塘的林荫小道柳絮飘扬,群众在岸边休闲垂钓。

  这些变化还得从五年前说起。为彻底改善村居环境,黄泥塘村紧紧抓住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的契机,成为了东莞市2015年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的试点村之一。在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帮扶下,先后投入约4200万元,开展了人居环境科学规划建设与改造,实施了路面硬底化、环境升级、水体整治等13个宜居项目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三年增长10%

  美丽幸福村居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出行的道路,也打通了黄泥塘村脱贫致富的道路。“村里的环境改善之后,路更好走了,各类设施也更完善了,进驻的工厂企业越来越多,家里的租金收入也有所提高。”村民李先生介绍说。

  近年来,随着道路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黄泥塘村集体收入也节节攀升。黄泥塘村党工委书记李炳林表示,近几年村内厂房基本没有空置的,厂房租金也大幅提升。此外,该村积极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闲置用地,将一批零散土地用于工业出租,新增了一笔可观的集体收入。从2017年的119万元,到2018年的218万元,再到2019年的272万元,黄泥塘村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长10%的目标。

  从2013年被纳入市欠发达村,到2016年“降级”为镇欠发达村,再到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272万元,七年间,黄泥塘村突破“先天条件”限制,谱写着幸福小康生活的新篇章。

  将积极推进“工改工”项目建设

  尽管环境不断改善,经济也有了新突破,但与镇内其他村(社区)的经济实力相比,黄泥塘村还是稍有欠缺。李炳林说,要真正靠自己的实力实现发展,必须规划先行,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下来,黄泥塘村将积极推进“工改工”项目建设,把归属村集体的所有旧厂房拆除并“向上”重建,以扩大厂房面积,满足更高的生产标准。同时将与工厂业主达成合作协议,延长租期并提高容积率,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根据规划,黄泥塘村将分三个片区进行建设发展,其中,对工业区进行“工改工”改造建设;进一步改善居住区的人居环境,或统筹改造成工厂员工宿舍,增加村民租赁收入;继续保护生态区,改善生态环境,用“绿水青山”理念促发展,以明确的规划让村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来源:东莞时间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 友情链接
  • - 国内网站 -
  • - 省内网站 -
  • - 东莞网站 -
  • 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 中国东莞
  • 东莞市林业局
  • 东莞市水务局
  • 东莞市气象局
  • 东莞市公益广告库
首页 | 隐私条款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主办单位: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标识码 4419000081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建议使用:1280*1024分辨率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3883号    备案号:粤ICP备19110143号-1


微信公众号

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