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埗大力整治田间窝棚 环境治理难点摇身一变成稻田
位于高埗镇塘厦村约180亩的一片农田,曾是一处环境整治难点,该地杂草丛生,村民散乱耕种现象突出,田间窝棚杂乱无章,高埗镇委镇政府把大力开展田间窝棚整治行动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的重点环节,以田间窝棚的整治为突破点,牵起高质量农田建设行动,塘厦村“两委”干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经过多方努力和统筹规划,成功把该农田建设成了稻田种植区,既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又能美化村居环境,成为塘厦村一处靓丽的风景线。
180亩农田脱去“旧衣”披上黄金盔甲
近日,塘厦村180亩稻田种植区迎来了丰收日子,一台收割机忙碌地穿梭在稻田里,轰隆隆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收割、打草一体化机械操作,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稻田种植区农户李成球告诉笔者,今年稻田的亩产量达800至900斤,属于高产量,并且他完全不担心稻谷的销售。“早在刚开始播种育苗时,我已经打通了销售渠道,与供应商下了订单,一收成便把稻谷运到惠州销售。”农户李成球开心地说。
摸着饱满的稻谷,李成球心里百感交集。在半年前他刚刚接手这180亩农田时,心里有不少压力。“接手时,要进行覆土、土地改良,要引水入田,重新打田。”李成球说。
原来现在这片稻田种植区,曾是塘厦村一处环境治理的难点,田间杂草丛生,村民散乱耕种现象突出,窝棚乱搭乱建情况较为严重,甚至出现多次整治的情况。
塘厦村“两委”干部廖见光告诉笔者,为助力高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塘厦村下大力气,坚决把田间窝棚整治彻底。一方面积极与镇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合作,先后共组织100多人次,对该农田近30间窝棚进行拆除。另一方面多走进群众,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得到了群众大力支持。农林水务局则派农业技术人员,下田指导农户种植,提高耕种的质量。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这处曾经的环境治理难点,如今披上“黄金盔甲”,成为高质量、高标准的稻田种植区。
带动美丽田园建设 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看着整片规范统一的水稻种植区新风貌,塘厦村村民郭淦洪很高兴地告诉笔者说:“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大片的稻田了,感到很高兴。环境也变好了。”乱象消除了,农村生产及农民田间生活得到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塘厦村“两委”干部廖见光说,接下来,塘厦村以稻田种植区为中心点,把周边环境再次升级,利用水乡风貌图的涂鸦墙、整齐规范的田间小道等元素结合打造集观光、教育为一体的美丽田园。
而塘厦村180亩农田的成功升级,仅是高埗镇开展田间窝棚整治,规划农田发展,打造美丽田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一个缩影。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全镇开展田间窝棚整治工作以来,在高埗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各村积极部署、狠抓落实,基本完成了田间窝棚整治任务,今年至今累计拆除田间窝棚584间,完成规范重建106间。投入600多万元完成2163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机耕路、排水渠等建设,能有效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本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接下来,农林水务局在统筹规划的农田基础下,将继续加大投入,促进粮食生产,提高种粮补贴标准,稳定粮食生产。今年高埗镇在市补贴250元/亩的基础上,增加镇级配套补贴,即种粮每亩每造可达500元,合计镇早造补贴10多万元。通过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打造美丽田园,为助推乡村振兴,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贡献高埗的一份力量。
来源:高埗农林水务局刘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