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蕨品种收集及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
技术概述
对凤尾蕨、鹿角蕨、兔脚蕨、心愿叶、阿波线蕨、密叶铁线蕨、细铁线蕨等性状优良、具有市场潜力、适合本地种植的观赏蕨品种,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繁殖技术进行种苗生产,并建立了配套的种苗移栽、大棚种植管理和温室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建立了相应的一整套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和企业标准,该技术2013年4月通过成果鉴定。
增产增效情况
本成果建立的组培技术和常规孢子播种技术成熟,种苗质量好,移栽成活率高。本成果首创的不完全组培繁殖生产技术,应用于观赏蕨生产远远高于无菌播种在组培过程中直接产生孢子体的诱导率,大大降低了观赏蕨繁殖成本,减少了反复继代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解决了部分观赏蕨原叶体不能在组培过程中直接产生孢子体的难题,为观赏蕨产业化繁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技术示范与推广,截至2022年4月,该成果共推广生产和销售各类观赏蕨类种苗150万株以上,销售额超过3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要点
1、不同观赏蕨视其外植体获得容易程度,选择孢子体直接诱导、原叶体诱导进而产生孢子体、不完全组培技术和孢子常规播种技术进行繁殖。
2、不完全组培播种时原叶体要搅碎、搅切溶液用1/2MS改良盐溶液、播种的密度2团/盘、浇水少用喷雾,一次浇水浇透盖好薄膜,2个月孢子体开始产生时打开薄膜。
3、常规播种时孢子与过筛的细沙一起均匀播于基质表面,播后不浇水、不覆土,盖膜保湿,等原叶体长出后再浇水、保湿,基质表面不能干。
4、播种太密的原叶体要及时分株。
5、孢子体产生后开始施肥,肥水管理采用薄肥勤施的原则。
6、棚内温度保持在16-30℃,湿度保持在75-95%,光照为4000-8000Lux,多遮荫。
7、产品及时出圃。
适宜区域:华南地区配有风机、水帘、双层可调试遮光网、冬天具加温系统(温度能保持于15℃以上-22℃以下)的设施均可栽培。
推广前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观赏蕨等荫生小盆栽由于价格适中,受到普通市民家庭消费的欢迎,销售额呈上升态势,观赏蕨种苗生产前景广阔。
技术依托单位: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联系人:范俊强
电话:0769-23668918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