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蚁丘表面土壤颗粒细碎、均匀。随着蚁群中红火蚁数量增加,蚁丘不断增大。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高约10~30cm、宽为30~50cm的蚁丘,内部呈蜂窝状结构。

当红火蚁蚁巢受到干扰破坏时,工蚁会迅速涌出巢穴,攻击入侵者,这是红火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被红火蚁叮蜇后会有如被火灼伤般的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水泡。

  • 取食农林作物种子、幼芽、果实等,蜇伤牛羊等牲畜,危害农林业生产。
  • 对人和动物具有明显的攻击性,主要以螯针刺伤动物、人体。
  • 伤害生态环境中其他土栖动物,破坏生态平衡。
  • 破坏户外电器、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
  • 影响对外贸易。
主要包括:农村农地、林地、绿地、荒地、路边、公园、住宅小区、景区、鱼塘塘基和江河水库堤坝等。
遇到蚁巢请远离
主要包括:主要随带土植物、草皮、土壤、堆肥以及农耕机具设备、空货柜、车辆运输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还以生殖蚁婚飞或随水流作自然扩散,也可分巢作短距离移动。
  • 严格检疫。严格落实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措施,防止红火蚁随带土植物、草皮、土壤、农家肥、干草及运输工具等扩散。
  • 控制生境。就地清理红火蚁滋生地的垃圾、食物残渣和杂草,清除红火蚁适宜发生危害的环境。
  • 化学防治。以杀灭蚁后为核心、以施用饵剂为主的方法开展化学防治。建议使用红火蚁专用饵剂,在蚁巢附近的活动觅食区撒施饵剂,7-14天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补施饵剂。
  • 防治最佳时期。在日常防治的基础上,每年开展2次统一防治,第一次防治在春季红火蚁婚飞前或婚飞高峰期进行(3-5月);第二次防治在秋季(9-11月)气候条件适宜时进行。
  • 不能破坏蚁巢,避免扰动搬(分)巢扩散。
  • 应避免雨后或早晨露水未干施用。
  • 施用后短期内勿洒水、灌溉;如施药后3-4小时下雨,天晴且地面干燥时补施。
  • 不能将饵剂与其它肥料混用。
  • 施药后应设立警示标志。
  • 落实植物检疫
  • 红火蚁监测
  • 施药防治
  • 远离蚁巢,不要在红火蚁发生区域或蚁巢附近长时间活动停留。
  • 不慎被红火蚁叮蜇后,轻症可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再冷敷降低疼痛感。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含类固醇的外敷药膏来缓解瘙痒与肿胀症状,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清凉油等。若发现发热、头晕、休克等重症情况,应及时送正规医疗机构诊疗。
  • 注意保持伤口清洁。不要抓挠,避免将脓包弄破,以免伤口发生二次感染。
扫码学习红火蚁防控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