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防控荔枝蝽等害虫
据近期对我市多地荔枝园调查,随着气温回升,越冬荔枝蝽成虫逐渐活跃,开始聚集枝梢活动。通过剖检塘厦镇、大岭山镇、东城街道和谢岗镇等多个监测点的雌成虫,调查了卵巢发育情况,结合其田间发生规律和近期气候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我市荔枝蝽在3月9日至14日进入产卵盛期,比去年推迟3—8天。
表1 荔枝蝽越冬成虫卵巢发育进度情况
目前我市桂味、糯米糍等主栽荔枝品种正处于抽穗期,预计3月下旬陆续开花,当前应抓紧防控荔枝蝽等害虫。
1、生物防治。在荔枝开花期释放2次平腹小蜂。对30年树龄以上大树,每次每株投放1张平腹小蜂卵卡(400-500粒卵);对小树或者连续多年放蜂的荔枝树,则每次每两株投放1张卵卡;间隔2周释放第2次。
2、人工捕捉。荔枝蝽有集聚早熟品种、向阳树、嫩梢嫩花特性,可用捕虫网捕捉,或者利用其清晨、夜晚低温活动迟缓特点,用力摇树捕杀落地成虫。
3、化学防治。在荔枝蝽进入产卵盛期前,集聚荔枝树活动时,用菊酯类药剂或晶体敌百虫,兑水全园喷雾;也可根据荔枝瘿螨、尺蛾和卷叶蛾等害虫发生情况,选用高效氯氰菊酯·虱螨脲防治,同时兼防荔枝蒂蛀虫;如遇连续降雨天气,可酌情加入代森锰锌,预防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
注意:噻虫嗪、噻虫胺和吡虫啉没有登记在荔枝上,而且对蜜蜂高毒,开花期喷施会导致蜜蜂大量死亡并持续毒害和干扰蜜蜂行为,严重影响授粉,危及荔枝生产和养蜂行业。推荐选用菊酯类、敌百虫防治荔枝蝽,不使用噻虫嗪、吡虫啉和噻虫胺等新烟碱类药剂,杜绝违法违规行为。
来源:市农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