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莞味”三博会大调研 | AI+制药思维=快餐界的“科技革命”?
4月18日—20日,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即将在东莞举办。南方+即日起启动“金牌莞味——东莞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及预制菜产业企业大调研”活动,重点走访并报道东莞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预制菜企业、AI+智慧农业等,敬请垂注!
作为国内鲜食行业的新锐力量,沙拉食刻(广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沙拉食刻”)正以其“制药级”生产系统和科技驱动的供应链模式,刷新人们对快餐的认知。
4月18—20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下称“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将在东莞举办。今年是沙拉食刻首次参展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将带来第五代智能无人售餐机和多种鲜食产品,展示用科技和制药思维制作的美味。
高质低价,用制药思维做餐
凌晨,东莞道滘镇的一处现代化工厂灯火通明。身穿洁净服的工人在分区明确的加工车间忙碌着,流水线上的食物经过清洗、切配、蒸煮、冷藏等工序,最终被封装成一份份餐食。几小时后,这些餐食将被冷链送往2000多台智能无人售餐机,等待消费者们选购。
“年轻人既要‘快’,也要‘好’,而鲜食行业最大的瓶颈就在于供应链成熟度。”据沙拉食刻董事长邱远生观察,许多企业因无法实现规模化与品质的平衡而退出市场,“沙拉食刻的突破在于用科技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做到高质低价。”
“传统餐饮的食安风险,根源在于小作坊不可控。”出身医疗行业的邱远生将制药行业的GMP标准引入餐饮生产:生熟分区、空气单向流动、十万级洁净车间——这些制药行业的“基因”被“移植”到沙拉食刻工厂中。
员工进入加工车间需要换上洁净服,佩戴防尘帽和口罩,双手在消毒液中浸泡30秒;所有物品通过专门的传递窗进出,不得人工跨区运输;完成当天加工后,车间需经过严格的清洁消毒;生产线终点,一台金属检测机时刻运转,确保每份餐品无金属异物……
与传统餐饮不同,沙拉食刻的中央工厂更像一条精密运转的工业流水线。
“传统中央厨房生熟混区,微生物交叉污染风险极高。我们的管控标准在全行业中都是比较严格的。”品质总监陈荣友表示。
此外,沙拉食刻通过供应链改革进一步压缩成本:沙拉食刻跳过中间商,直连大型养殖企业和蔬菜基地。“传统的餐饮链条里,一颗白菜从农户到餐桌可能加价10倍。”邱远生算了一笔账,“我们通过工业化批量采购和规模化生产对冲成本,可以将蔬菜成本降低70%。”
“但低价不等于低质。”质量经理钟海林介绍:“我们会对每批原料和配料进行消毒和抽检,合格才能入库。一旦发现异常,将直接退货处理。”
管控的效果直观体现在数据上:仅2024年12月,食材到货830批次,合格率达99%。
“未来,我们将采用‘一物一码’溯源体系,每一批次食材均有数字档案。”品质总监陈荣友说:“届时消费者只需要扫描盒子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相关信息,我们希望能让每一口饭都可追溯。”
AI赋能:损耗率6‰的秘密
每晚,冷链车准时将数万份餐品送往终端售餐机,全程温度控制在0-5℃,确保食物能在24小时内完成从工厂到消费者的闭环。
支撑这一效率的是一套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驱动的“运营大脑”。2024年,沙拉食刻与腾讯合作搭建大数据平台,实时分析终端设备的数据流量,精准把握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变化。
“传统补货靠经验,我们靠算法。”邱远生举例,消费者在官方程序预订餐点后,公司后台AI系统将通过分析历史订单、区域天气甚至周边写字楼人流量,提前洞察销量趋势,自动制定下一周期的生产与配送规划。
支撑这套系统的,是沙拉食刻一支20人的AI团队。他们驻扎在深圳,用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梳理涵盖用户复购率、日活量,每份餐品上架时间等海量数据。
在他们眼中,快餐业的未来将彻底“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比我们更懂该卖什么、怎么卖。”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这套体系,我们已将餐食损耗率降低到千分之六。”
AI技术不仅优化了补货效率,还降低了运维成本。“尽管餐品定价较低,但依托大宗原料采购以及精准测算,做到每一份食品既能吸引用户又有足够毛利,所以市场认可我们产品与模式。”邱远生诠释了沙拉食刻“高质低价”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AI的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技术负责人介绍:“我们计划推出的下一代智能无人售餐将拥有更多智能化服务,例如通过AI机器人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甚至根据消费者的健康数据推荐个性化的餐食组合。”
做新快餐时代的革新者
“我们要从种子到餐桌,重新定义信任。”邱远生瞄准的是产业闭环:“我们希望通过‘源头采购+中央工厂+冷链运输+无人售餐’全产业链整合及数字化管理重新定义快餐体验,与用户共同开启便捷餐饮新时代。”
邱远生判断,未来十年,标准化快餐将占据80%的日常餐饮市场。为此,沙拉食刻正加速布局:沙拉食刻每周推出2-3款新品,SKU(单品数量)已达300个,涵盖中式简餐、西式轻食等品类;昆山工厂投产后,日产量将突破20万份;5年内计划铺设10万台智能无人售餐机,覆盖长三角与大湾区。
但高速扩张的背后,重资产模式的‘双刃剑’效应逐渐显现。“前期投入5.7亿元,敢这么‘烧钱’的餐饮企业不多”,但邱远生坚信“蜜雪冰城模式”可复制,全产业链闭环能重构餐饮信任体系,让“高质低价”的沙拉食刻深入人心。
邱远生计划在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上分享商业模式,“沙拉食刻的模式若能成功推广,无疑将带动同行业加速转型。我们希望带动行业集体升级,重构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