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好“丰”景④|黄启成:“龟鳖专家”让农户富“甲”一方
饭前可以赏龟,吃饭时可品尝红烧龟煲、秘制龟汤,饭后还可以来杯龟苓膏降降火……在谢岗广东绿卡中华鳖良种养殖基地,广东省乡土专家、广东绿卡首席质量官黄启成告诉记者:“如今,龟鳖类菜品正成为吃货的美食盛宴。”
广东绿卡是广东省内的龟鳖养殖经销大户, 其深耕龟鳖领域30多年,坚持原种保有、良种选育、种苗繁育、无公害养殖,是广东省最早获批的两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之一。而黄启成沉浸龟鳖20多年,不仅让鲜美的龟鳖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还帮助2000多农户走上共同富裕路。
龟鳖是传统的美食,随着市场的需求与扩大,我国的龟鳖产业经历了从捕捞野生龟鳖到科研、养殖、加工、贸易,运输、服务、预制菜等一条龙产业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东莞是广东省龟鳖的集散地和优势区,拥有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中华鳖良种场——广东绿卡。该公司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鳖洞庭湖水系的原种保有、良种选育和种苗繁育,是广东规模最大的一家鳖业龙头企业,每年孵化繁育优质中华鳖苗五百万只,并以“绿卡鳖”为品牌,通过“公司+养殖示范户”模式推动了广东中华鳖产业的发展。
东莞龟鳖蓬勃发展的背后,凝聚着黄启成的心血。2020年,中华鳖“珠水1号”水产新品种通过审定,成为广东第一个获批的龟鳖新品种。黄启成告诉记者,虽然“珠水1号”通过国审新品种时间不长,但针对它的培育很早就开始了。上世纪90年代,绿卡就已经开始种源积累,到2013年经过了五代连续选育,后又经过多年的中试和对比试验养殖。
据介绍,中华鳖育种存在的问题是种群数目不够大,近交繁殖容易导致种质衰退。为此,绿卡将原产于湖南洞庭湖水系的中华鳖亲鳖严格区分隔离,按不同的区域不同池塘的雌雄亲本交叉搭配繁育,防止近交引起的退化或性状变异。
黄启成说,从受精卵、稚鳖、成鳖、后备亲鳖、育苗亲鳖等6个环节,按良种标准严格筛选,去劣留良、去杂留纯、去弱留强、去小留大,选留种质纯正、质量优良的个体,分亲系专池培育,每世代、每环节选育的良种放到天然生态环境中适应。
目前,正是中华鳖行销市场好时机。黄启成透露,与其他的品种略有不同,中华鳖体重相差一斤的价格约相差一倍多。“近几年,由于容易养、卖价贵,养殖户更愿意从八两到两斤左右的公鳖养起,公鳖的体型更大,生长速度更快,病害少,通过仿生态设施建设以及简单技术手段,可以把中华鳖养殖到合适的大小再出售。”
立足国家级良种场,黄启成推动广东绿卡变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在东莞形成规模化养殖。
引导养殖户丰产又增收
让市民享受龟鳖的美味,更要让农户得到养殖的实惠。
良种优势加持下,“珠水1号”促进了中华鳖产业的发展,每年辐射带动南方省份中华鳖养殖一万多亩,带动2000多户养殖户丰产又增收。
据介绍,广东绿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华鳖良种选育的技术路线和生产操作规程:坚持分清家系、交叉搭配繁育,防止近亲交配;规范培育技术,尽可能创造一个与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相似的培育环境,让选出良种在自然条件下度夏越冬,以增强适应能力。
“种业,指的不仅仅是种苗,还有种鳖,种苗是先保种后育苗。”黄启成表示,目前绿卡龟鳖亲本约13万只,年繁育中华鳖种苗500万只,养殖无公害龟鳖商品1300吨,产品主要供应珠三角地区,广东50%的龟鳖种苗来自绿卡。
“鳖的良种场,首先要求环境好,有好山好水,需要有完整的水处理系统。现在,对于在建的鳖场,水资源已经是最大的制约因素。”黄启成介绍说,养殖基地的水温常年保持在25℃左右,并且实行鱼鳖混养,以改善水中的溶氧度。
“鳖养殖要注意的是生态养殖环境、饲料和养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黄启成经常为农户“把脉开方”。“我们选的示范户均拥有30-50亩的养殖规模,且能按照规范化标准来养殖。”
黄启成表示,良种搭配良法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他们也会定期组织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养殖中华鳖除了要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还要注意定期消毒,改良水质、底质,养殖过程中坚持精准投喂。”
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绿卡也进行了产业链延伸,今年在流通加工方面进行布局,搭建了东莞市水产养殖与无人化加工设备科技创新平台,以预制加工带动,促进产业发展。
作为东莞市渔业“轻骑兵”的一员,黄启成特别重视优种培育以及生产安全,致力中华鳖产品、技术创新与推广。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良种服务推广应用面积达3.86万亩,新增产值10.08亿元,新增利润3.09亿元,切实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
来源:东莞时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