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碣:村居旧屋“蝶变”文艺空间 为“百千万工程”增色添彩
打造美丽庭院既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颜值缩影”。近年来,石碣镇将建设“美丽庭院”作为加快推进乡村绿化、助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打造步步皆景、处处怡情的“美丽庭院”,用实际行动绘就“百千万工程”和美乡村新画卷。
石碣姑娘何玉华原本从事艺术策展工作,具有非常敏锐的艺术触觉和旺盛的创造力。因为喜欢水南村的湖光山色,她在村里租了一间村民旧居,自掏腰包改造成集阅读、文创、咖啡与沙龙等为一体的新型文艺空间“鹤东壹号”,并通过创意设计和文化内核相融合,营造具有代入感、艺术范和潮流互动体验的氛围,诠释“民俗美学”和东方审美体验。
何玉华说,现在的年轻人对于80、90年代的村屋比较陌生,想来看看爸妈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所以来店里拍照打卡的人络绎不绝,仅半年就收回了成本。租金翻了几番,房东还主动承担了清洁的工作,又多了一份收入。
打造一米书局、举办特色亲子系列活动、用家风文化沙龙传承传统文化……这里的社群生活正不断扩大丰富。通过“旧村活化”,打造巾帼创富一条街,目前水南村已建成了聚集6户以妇女创业创富为典范的特色小店,为大批本地妇女和家庭搭建了创业平台。
在开展“百千万工程”建设中,水南村坚持把“美丽庭院”建设和家庭文明建设融合建设,与文化传承融合建设,与文旅产业融合建设。目前,已修建了一条3.6公里长的休闲碧道,并沿途添置爱国景观小品。
通过“以旧变新、以绿点缀、以点带面”的方法,水南村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并发挥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带头作用,邀请每家每户妇女群众,在自家门口种植花卉植物,以小家带动大家实施“微改造”。目前,该村已培育美丽庭院40户。
同时,水南村还在村内开辟公共绿地打造“童心园”,开展家庭认领、植物交换、种植分享、乡村护绿灯活动,以“庭院”文化交流促进“美丽庭院”建设;开设“花卉超市”,以“服务兑换积分、积分兑换物品”的工作模式,通过积分制度鼓励广大家庭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志愿服务、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以需求为导向,激发家庭成员争创“美丽庭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庭院优美宜人、家风文明宜心、乡村美丽宜居的崭新面貌。
巾帼志愿者陈绮玲告诉记者,村里很多家庭都喜欢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换取积分后就去换花卉、植物盆栽回去认养,还有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大家都很高兴,亲子关系也更好了。越来越多人主动问,你们什么时候搞公益活动,我也想来参加。”陈绮玲说。
水南村村民叶创志感叹,自从“百千万工程”“美丽庭院”等开展以来,村里环境得到很大提升,原来的卫生死角、闲置地块都种上了花花草草,看上去好靓丽、好舒服,出来散散步心情更好了,住得也更加舒服了。“我们很多村民都是自发维护花草,拔拔草、修剪枝叶,感觉大家的心灵也更美了。”叶创志笑言。
水南村是明末爱国英雄、著名将领袁崇焕的故乡,是石碣镇“百千万工程”6个典型标杆村之一,也是东莞市“百千万工程”美丽庭院示范带典型培育对象。接下来,石碣镇将加大“百千万工程”美丽庭院建设的宣传工作,扩大知晓率,激励广大家庭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小院、美丽阳台、美丽院墙等。丰富“美丽庭院+”内涵,依托儿童友好空间,持续开展“千家万户亮家风”“巾帼普法乡村行”“儿童友好”等系列活动,加强“花卉超市”宣传工作,动员更多家庭参与美丽庭院建设中,以及“童心园”绿植养护志愿服务中。
石碣镇妇联副主席寇蕾表示,将继续以典型示范在全镇铺开“美丽庭院”建设经验,推动更多村(社区)打造一村一品牌,带动更多妇女家庭参与到“美丽庭院”建设中,用巾帼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