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绿入心,大岭山刷新绿美生态“高颜值”
“会呼吸”的绿地,会循环的生态水廊,沿途滨水岸线……这一切都在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生活在大岭山的人们能明显地感受到,这里的生态越变越好了。
建设绿美大岭山是百千万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大岭山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古树名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生态美景深入心、美于心,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
重保护 古树名木融入生活
曲径通幽、翠色遥连,古木参天、浓荫蔽日……
走进大沙村“风水林”,只见每一株古树名木都佩戴着专属的“身份证”,树名、树龄、树木编号、保护级别等信息一目了然。这片满是翠绿的古树群是大岭山镇规模最大的古树群,历经百年仍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这几年,大沙村经历了三重显著的变化:从实地勘察摸底到一树一档挂名牌,从专人管养保护到引导全民参与,从“闲人免进”到“融入生活”。
记者了解到,对古树名木的重视和保护,在大沙村古已有之,并不断守正创新。守护好绿美原生态的同时,大沙村党委统筹考虑古树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依托古树群资源,将林下空间开辟成居民活动场所,充分宣传展示古树群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古树名木成为“家门口”的文化景观和自然课堂,与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交融共生。
汇民智 立足长远共谋发展
是否可以在公园里融入一些大岭山特色元素,比如荔枝、莞香等文化元素?如何充分发挥大岭山荔枝优势,是否可以考虑选择一两个条件较好的村(社区)共同打造荔枝公园?谈到绿美大岭山生态建设的下一步发展,大岭山镇人大办取智于民,提出了不少务实可行的创新思路。
绿树红花会随着四季更替枯荣,但城市文脉却可以在时间的厚度中流淌和延续。代表们建议,绿美建设不仅要增绿扩量、切实打造外在美,还要活绿增效、深层次挖掘和弘扬大岭山的文化特色,集观赏性与人文性于一体丰富内涵美,让绿意盎然的生态美景不仅一时入眼、美在眼里,更要让大岭山的文化魅力不觉入心、长久美在心里。
严执法 生态红线寸土不让
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响起,钢铁长臂一阵挥舞,大塘村的一栋违法占用林地建筑被依法拆除。对非法占用林地的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严整治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既是贯彻落实关于保护林地生态红线的必然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大岭山镇林长办保护林地、还绿于民的信心与决心。
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大岭山现有森林5.4万多亩,分布广、地形复杂,果园和森林纵横交错,管理难度大,但在“天上查、网上管、地面核”的工作机制下,智能和快速相结合,让日常巡查智能化、精细化,确保面对占林毁林违法犯罪行为和森林火灾隐患时,能真正做到排查整治快、应急响应快、风险管控快,使涉林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正成为大岭山镇组织开展森林督查的常态。
显担当 爱绿护绿众志成城
手持垃圾袋、身穿绿马甲,志愿者们带齐装备、轻装上阵,沿着大岭山森林公园一路往上,认真地清扫、捡拾隐匿在草丛、角落、缝隙中的烟头、废纸、瓶盖、包装袋等垃圾杂物。
骄阳下,绿荫里,一抹抹朝气蓬勃的绿色身影点缀其中,俨然成为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路人游客纷纷为志愿者们“点赞”。
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大岭山镇团委党支部积极响应“绿美广东,青年先行”的号召,联合大岭山志愿者协会通过开展“守护绿水青山,践行绿色发展”绿美大岭山青年志愿活动。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感染着附近群众和来往游客,吸引带动社会各界力量行动参与,积极投身绿美大岭山生态建设。
扬优势 “香”村焕新披绿生金
漫步在莞香(女儿香)生态园中,连片的莞香郁郁葱葱,蔚为壮观。殊不知,小小莞香让鸡翅岭村美了景致,富了日子,成为了推动富民强村的“大产业”。
鸡翅岭村因莞香而美,也因莞香而盛。通过打造既有绿又有美,更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莞香种植基地、农业生态园,为绿美大岭山增色添景,为莞香产业发展注入动能,于是“香”村振兴应运而生,漫山披绿的莞香反哺当地人民,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记者了解到,2022年,鸡翅岭村集体总资产2.13亿元,同比增长21%。
来源:东莞时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