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以人居环境新钥匙开启“百千万工程”新篇章
近年来,长安紧紧把握“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秉持“高质量发展呼唤优质环境,优质环境反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从政策赋能、资源链接、典型引领“三向发力”,以人居环境的华丽蝶变作为关键切入点,开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新篇章。
政策赋能,强化统筹能力
一是巧用奖励“指挥棒”。制定出台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奖励实施方案及有关配套工作机制,在统筹有关部门既有奖励项目基础上,结合“百千万工程”工作重点,每年安排额度不少于8000万元镇财政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综合环境提升、典型示范等3大类32个小类的项目,落实最高达30%的奖励,撬动各社区每年投入不少于年收入5%用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二是严把项目“质量关”。建立奖励项目库,从申报、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安全及质量监督到综合验评、结算、资金审拨全流程做好项目把关。进一步细化典型引领项目管理工作办法,将奖励项目库与镇典型引领项目库有机衔接,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成熟一个补充一个,截至10月底,共收集奖补项目64个,社区总投入约6亿元。同时,依托镇“百千万工程”督导调度机制,以定期督导、现场调度的方式,全周期、深层次抓好工作跟踪问效。三是搭建村企“连心桥”。积极推动建筑业企业与社区结对帮扶,梳理镇内在建工程建筑企业名录,通过自主上报、实地走访收集等方式建立社区在建或计划建设项目库,以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居环境为主要落脚点,坚持降本增效、从易到难原则,筛选一批公益性项目,一对一搭建社区、企业磋商平台,指导协调项目设计优化等重难点问题,推动一批企业帮扶社区建设口袋公园等环境提升项目落地。
分层推进,凝聚奋进合力
一是生态为笔描绘“全域美”。坚持“拨草现珠、串珠成链、多链成环、环环相扣、扣扣相通、通山达海”建设理念,计划用150公里“绿道+碧道”慢行系统串联全镇“山河湖海林田”等生态资源,已建成80多公里。形成碧荷园、揽月桥、飞鹭台等9大打卡点和“泛舟新民排、垂钓茅洲河、漫步后九洞、流连碧荷园”四大别致场景,与滨海湾“一廊三绿心”构成生态大绿环。二是村企合作打造“区域美”。长安众多企业积极响应,全力支持社区人居环境提升。广东汇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助力霄边社区建设下洋小公园,已于今年1月投入使用;中建五局东莞分公司助力新民社区建设西侧入口口袋公园,广东华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助力厦边社区建设学生候车亭,9月均已开工建设。知荣制衣有限公司捐赠2000万元,助力厦岗社区升级改造知荣天工智谷旁“脏乱差”再生资源回收废品站地块,建设集室内外篮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儿童乐园于一体的海螺体育公园。三是居民自发装点“庭院美”。发动广大妇女和家庭利用房前屋后空间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小院、美丽阳台、美丽院墙等,以庭院“小美”助力乡村“大美”,累计培育美丽庭院典型户188户。鼓励女性利用自有或租用房屋发展庭院经济,联合东莞农商银行长安支行开展“玉兰荟萃 美丽庭院”女性专项金融服务活动超20场,推动霄边莫喧咖啡积极参与市“美丽庭院+微经济”建设项目,推动“庭院美”转化为“经济美”。
典型引领,激活内生动力
一是下好环境整治“先手棋”。自2020年起,新民社区每年投入总收入的20%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总投资达2.5亿元,对12条道路巷道、河涌景观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了筷子涌栈道、新丰“彩虹路”等“网红”打卡点。每月10日常态化开展“洁净城市日”暨全城大清洁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社区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二是用好政策红利“关键招”。充分发挥新民社区省级典型社区优势,协助该社区申报市级省典型村“百千万工程”奖励项目6个,计划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着力推动福荣街、顺和路两条道路升级改造、6个节点公园建设、社区47栋农房微改造和“三线”下地整治等工作。针对盘活闲置用地、项目规划选址、用地指标配置、优化空间布局等重点难点问题,依托市资源要素保障等用地服务政策,为新民路77号立体停车楼、田园休闲公园等一批项目的落地实施扫清障碍。三是打好产业升级“主动战”。借力人居环境整治加快产业转型,引进长江股份、艾尔玛、日信高科等一批高新技术和上市企业,推动新民社区产业结构由单一、低端向绿色环保、高能科技终端迈进,有效带动社区产业逐步实现高科技高智能高效益发展。探索以社区、村小组、居民三方入股出资的形式,推进自建长江超声智能装备(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宿舍配套项目,以盘活闲置集体土地、升级周边人居环境赋能企业增资扩产,实现社区企业互利共赢。
来源:长安“百千万工程”指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