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美”催生新业态 黄江各村(社区)特色集体经济加快发展
近年来,黄江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在改变乡村发展面貌的同时,结合“百千万工程”,以优美整洁的环境进步促进美丽经济发展,催生出包括露营、集市等在内的一系列新业态,进一步带动当地居民富起来、强起来。
环境提升
“8+1”项目全面改变乡村面貌
近年来,黄江大力推进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以乡村振兴“8+1”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干净整洁乡村新面貌。
“你根本不能想象原来出租屋之间的小巷子有多脏乱差。”黄江袁屋围村居民袁先生表示。如今走进袁屋围村,迎面可见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利用“三线”整治为切入口,辖区内居民房之间的“小巷子”等各背街小巷的空间资源,经过合理规划、重新整治,从墙面到地砖里里外外重新装修布局,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为可供居民停放电动车,且方便电瓶车充电的“迷你停车场”。其中,对“三线”、消防装置、监控设备、充电装置的重新布局,有效解决了群众使用电动车的系列问题,辖区居民的抱怨少了、认可增加了。
美观舒适、有序便民,是袁屋围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标准,而 “小巷子”的整治工作,仅仅是黄江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当前,黄江乡村蝶变的新画卷正在快速铺开,全镇人居环境正向“全域美”转变,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加快形成。其中,胜前岗荔枝公园的蝶变常常为当地人所乐道。
相同的变化发生在黄江社贝村,2020年以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社贝街边公园、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几个小公园崭新明亮,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休闲,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社贝村的老村旧村正焕发出新活力。
“很舒服,现在有个地方可以给小朋友游玩,我们也可以和朋友坐下来聊聊天、散散步,很期待社贝村变得越来越好。”社贝村居民黄女士说。
分红增加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今年,这个位于黄江南部的社区,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目标清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随着一项项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实,一件件惠民实事的生根落地见效,梅塘社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补齐发展短板的同时,梅塘社区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实也进一步带动了产业振兴。十年来,梅塘社区工商业持续兴旺,工业企业从原来的500多家到现在的108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从原来的60多家到现在的135家,个体工商户从900多家到现在的1900多家。目前,社区已发展成为商业网点、结构合理、业态多样、功能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明显的新型农村,百姓的幸福实实在在、可见可感。
在黄江龙见田村,高新科技孵化型产业振兴大楼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着。龙见田村计划在大楼建成后,以此为机遇引进更多高科技、高质量的企业进驻,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从而进一步实现存量土地优质更新,盘活集体用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民分红。据了解,项目共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约500万元,无疑将进一步带动龙见田村富起来、强起来。
通过推进系列“微实事”“微改造”“微整形”,龙见田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乡村振兴的加持下,龙见田还增设人行道、垃圾桶,优化升级路灯照明、绿化设施,配套建设街头口袋公园等小景观,并对辖区市场外观进行升级,改造旁边绿地规划停车场,解决车辆乱停放问题,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环境的整体改善使龙见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现年收入已提高至约2000万元,村民人均分红增加了。村民因此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除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村现有资源对人居环境进行进一步升级改造,我们还计划利用产业振兴相关新政策,持续优化全村产业结构,统筹推进用地布局、农业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制定升级提升相关方案,致力于打造一批高新产业园及特色绿色产业带,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龙见田村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文旅融合
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别样精彩
最近两年,黄江加快对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提档升级,从美术馆、科技公园、党史公园等“四园四馆”相继建成,到村史馆、小广场等77个公共文化空间相继启用,一批高品质文化场馆遍布黄江各地。随着广大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空间的需求日益强烈,这正契合了现代人休闲旅游的需求。
暑假期间,乡村生态游、赏花踏青、休闲露营更是成为游客举家出行、自驾短线旅游避开重点景区高峰的最佳选择。而随着生态环境好转,黄牛埔水库碧道湿地公园成为不少家庭的青睐之地,游客数量明显增多。户外体验、户外露营成为热潮,市民游客体验亲子骑行、散步欣赏美丽风景,还有不少游客在草坪上野餐、露营,感受微风拂面,享受休闲时光。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推进,黄江乡村文化勃发新生机,红色文化与本土历史交相辉映,不仅让红色精神与本土历史文化在一代代黄江人之间传承发展,更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黄江文旅进一步融合发展,乡村面貌展现出别样的精彩。
其中,长龙社区特别注重挖掘辖区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将红色元素和历史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长龙社区竹山吓村乡村振兴项目;黄牛埔村通过打造多元的文化场景,为村镇、市民、游客创造更加多元丰富的消费选择,增强客家文化消费吸引力。此外,由黄江推出的文化振兴路线更是将党史公园、板湖村梁氏公祠、胜前岗村史馆、北岸村史馆、梅塘烈士公园及长龙秀荣别墅等红色文化阵地与本土历史串联起来。
与此同时,黄江还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谋划艺术节、体育节等多样化主题活动,充分挖掘镇内文化特色,创新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来源:黄江乡村振兴办、黄江宣教文体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