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米”无间!常平对口帮扶赋能马坝油粘米产业提质增效
秋日田野,稻浪翻金,风吹过曲江区连片的稻田,空气里漾开新米的清甜。饱满的麦穗里,这粒曾为“贡米”、承载韶关千年农耕记忆的“岭南珍珠”——马坝油粘米,正以更饱满的姿态,讲述一场跨越山海的帮扶情缘。常平与曲江,山与海的情谊,在一粒粒晶莹剔透的马坝油粘米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01一粒米的千年传承
历史里的“贡米”基因:马坝油粘米,广东名米之一。米粒细长如玉,饭香软滑萦齿,自唐代便为贡品。1996年斩获中国农博会金奖,2004年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曲江人刻进骨子里的骄傲。
困境中的新生渴望:虽品质卓然,却因技术滞后、产业链薄弱,一度“藏在深闺”。直到常平曲江对口帮扶的春风拂过——一粒米的命运,从此转向。
02田埂上“长”出帮扶企业
自常平镇与曲江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两地以“曲江所需、常平所能”为纽带,将东莞的产业基因注入曲江沃土,共同孕育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韶关市众口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个关键抉择:常平镇—曲江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组织位于常平镇的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昌祥粮食有限公司(已更名为:广东众口福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赴曲江考察。在这片沃土上,他们被油粘米的潜力击中:“要把它打造成比肩五常大米的中国品牌!”
于是,“众口福”诞生了:常平引资本、曲江供沃土,成立韶关市众口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赋予其重任——牵头建设曲江区丝苗米(马坝油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03众口福的“米业革命”
科技种米,守护“油粘之魂”
与省农科院共建韶关首个水稻种质资源圃,年育种5万公斤,从源头延续优质基因;应用 “三增技术”,即增产量、增香度、增效益,有效提升了马坝油粘米的品质与产量,每亩产量提升200斤;推广“稻鸭共生”生态种养:鸭除虫、粪肥田,稻更香、鸭更肥,一田双收的智慧,让农户亩均收益提升30%。
智能储加,锁住贡米鲜香
建设低温烘干中心,通过全自动变频控温技术(低温烘干控制在52℃以下)将稻谷破碎率降低至0.8%以下,有效保障了稻谷的完整性;打造3万吨级充氮粮仓,稻谷保鲜期延长300%,破解“陈米失香”难题;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和留香技术,出米率达71.2%,碎米率低于0.8%——每一粒米都被温柔以待。
联农带农,共富一方水土
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签127户农企订单3000亩,户均年增收超万元;
创新土地托管模式:农户以地入股,村集体统筹、大户经营,收益“三方分红”,罗坑、枫湾、樟市等千亩荒地变“致富田”。
赋能县域经济:入选曲江区“粮食产业联合体”核心企业,有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全年带动县域经济增收超800万元。
04从田间到餐桌的“常平帮扶力量”
解燃眉之急:众口福建仓储缺资金,常平镇—曲江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72小时内联动莞韶两地农行,为企业联合授信1亿元,火速放贷4900万——厂房拔地而起;协助企业成功获批使用“马坝油粘米”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有效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创富农品牌:协助企业发挥联农带农作用,采用“工作队设计+企业生产+白土品牌”的联合模式,打造乡村振兴品牌“金白土”油粘米,销往东莞政企和学校食堂。
拓万里销路:在常平镇设“飞地”营销中心3家,曲江好米直供东莞家庭,政企订单年达150吨;携产品闯中国食博会、登央视《乡村振兴中国行》,推动京东电商合作,“九龄相府”“金白土”香飘全国。
扬千年稻香:参与举办“油米飘香·文化传承”曲江区马坝油粘米文化推广活动,提升马坝油粘米的文化价值与市场竞争力,让传统美食焕发全新活力。
助农村慈善:推动众口福与韶关市乡村振兴促进会、荷花园酒店定制“乡村振兴爱心米”产品,每售出一份,按1元的标准进行定向捐赠用于农村慈善事业。
05一粒米的共富启示
在常平与曲江两地的紧密携手和众口福公司的龙头带动下,曲江马坝油粘米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65万农户因这粒米增收2.55亿元,昔日“贡米”真正成为富民“金米”。曲江区丝苗米(马坝油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大米年产量达3万吨,综合产值超3.5亿元。从曲江田野,到湾区厨房,一粒马坝油粘米走过烘干塔的暖流、充氮仓的静谧、电商车的颠簸,最终化作舌尖的柔软,与心间的暖意。融入了常平、曲江两地共同的智慧与深情, 山海不为远,协作见初心。
未来,曲江与常平将继续携手同行,让这份“米香情缘”结出更丰硕的果实,共同绘就“百千万工程”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