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在中国最美小镇来一次甜蜜之旅
今日谷雨,暮春已至。
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降水量增多,空气湿润。
听春雨连连,看雨生百谷。
在被称为中国最美小镇的东莞清溪,
当我们穿过山林,
有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被蜜蜂包围的梁伟东师傅,
正在和伙伴们一齐采集着荔枝蜜。
作为荔枝蜜酿造工艺的非遗传承人,
梁师傅和七十多岁的老父亲,
被称为东莞最甜蜜的追梦人。
4月,正逢荔枝花期。
寻找银瓶山百年的荔枝树,
养蜂、采蜜、酿蜜,
就是他们做了几十年的工作。
蜂箱成排安放在山林之间,
金黄色的蜂巢上是沉甸甸的甜蜜。
粘稠得化不开。
我们尝了一口,
浓郁的蜂蜜马上涌进了口腔,
清新的甜味顿时盈满了全身。
一个字,太太太太绝。
梁师傅告诉我们,
今年,他们合作社的荔枝蜜已经酿成了20吨。
绿水青山的清溪,
是产出优质荔枝蜜的好地方,
也是造就甜蜜追梦人的家乡。
为了让这项技艺传承和迭代下去,
追梦人梁师傅这两年破了圈。
他一方面对前来拜师学艺的养蜂人免费教学,
将养蜂和酿蜜技艺传授給更多人;
另一方面,
他独创了酿造技艺,
让清溪的蜂蜜产业链更成熟,
让蜂农们更能和市场接轨。
看蜜蜂飞舞,品荔枝蜜醇香。
为了寻找甜蜜的梦想,
我们走进了这群有担当有理想的,
甜蜜追梦人。
01
荔枝蜜,甜蜜的传承
我们抵达清溪水库附近,
梁伟东的蜂厂时,
梁师傅正与一群蜜蜂“相处”。
他正在割蜜取蜜,
蜜蜂飞舞起来,
让他的双手满满当当。
这一天,四月中旬,
刚好撞上了蜂农们采蜜酿蜜。
荔枝花开,香飘满山,
这里也迎来了一年中第一次换蜂王的时机。
行走蜂场之中,
蜜蜂在我们身边勤劳地飞来飞去,
不招惹它们,
便不会遭到袭击。
梁师傅和伙伴们正在忙碌,
割取蜂蜜,放入摇蜜机,
收集蜂蜜,
最后再运去合作社,
进行下一步的脱水和酿制工作。
今年荔枝花开得特别好,
但在闷热的暮春,
采蜜和酿蜜的工作都十分辛苦。
梁师傅告诉我们,
付出就会有收获,
仅仅是他们合作社,
今年就已经收获了20吨的蜜。
「要感谢我的父亲,我的祖辈们。」
梁师傅跟我们介绍身边那个七旬的老人——
梁伟东师傅的父亲梁伯生。
他是梁家酿蜜技艺的第三代传人,
而梁家世代传承养蜂业已经一百多年。
早在1915年,
梁伟东的曾祖父梁顺章就在清溪镇铁松村养蜂,
随后将养蜂技艺传授给其子梁金祥。
1949年,梁金祥移居香港新界,
继续从事养蜂业,
并研制发明了天麻蜜、灵芝蜜、牛蒡蜜等荔枝蜜衍生产品。
直到2007年,梁金祥的儿子梁伯生,
也就是梁伟东的父亲退休,
养蜂和酿蜜的事业,
又被他父亲从香港重新带回了铁松村,
带回这个山清水秀的蜜源地。
银瓶山的荔枝,
清溪的空气和水源,
梁家祖传的酿蜜技艺,
让这里的荔枝蜜很快闻名四面八方。
跟着父亲学了几十年技艺的梁伟东,
也从广州回来传承家里的养蜂事业。
他一边整理着刚刚从蜂箱割取的蜜,
一边和我们说,
和蜜蜂相处,受伤在所难免,
但这,就是甜蜜的传承。
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健朗,
依旧经常来蜂场散步,
和蜂农们打成一片。
谈笑间,我们被蜜甜到心花怒放,
问起蜜蜂面对人类对蜂蜜的采集会不会“沮丧”。
蜂农们回答我们——
不会的,它们会加倍努力地去创造更多的蜂蜜。
众人哗然,继而鼓掌。
果然是勤劳,
且正能量的蜜蜂们。
也像极了梁师傅这群清溪的养蜂人,
坚定地、永恒地,
甜蜜追梦下去。
02
在文学修辞上,
我们总说,生活比蜜甜。
但在东莞清溪,
是真正做到了生活和蜜一样甜。
东莞有「荔枝之乡」的美誉,
早在明代,
东莞就已经出现了“千树荔”大规模荔枝园。
而在绝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的清溪,
空气质量甚高,无污染,
更成为蜜蜂的天然养殖基地,
漫山遍野的荔枝树,
就是质量上乘的蜜源。
清溪,也因为绝佳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秘境,
让这里成为了首批「中国最美小镇」,
和中国最宜居的城镇之一。
青山绿水,镜湖飞瀑,百花争奇,
还有千年的客家文化,
都让清溪成为了,
大湾区的休闲旅行“后花园”。
银瓶山森林公园、观音山森林公园、大屏障森林公园、
南门山森林公园、 白云嶂森林公园、大王山森林公园……
细数起来,
全镇绿化率达到67.03%,
说这里是生态秘境简直不为过。
来到清溪,
你就能明白这里的蜜,
是真的比别的地方甜。
生活的甜蜜,
除了天然的生态环境,
自然离不开人们的勤劳。
清溪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
这里生活着超过4万客家人,
他们热情好客,乐善好施,
这里不仅保留着乾隆时期的客家围屋,
更是创造和传承了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
这里是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这里有
分别被纳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彩扎麒麟和麒麟舞,
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荔枝蜜酿造技艺。
低调,却坚守自我的文化继承和弘扬。
都说一个地方的未来,
要看它的过去,
要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让大家生活比蜜甜的,
不仅仅是荔枝蜜,
而是这里每个人的坚守和努力。
03
从文化到产业,真正的甜蜜延续
对于传统非遗项目而言,
光是继承和坚守,
不过是基础和标配。
荔枝蜜酿造技艺在梁师傅心里,
真正被弘扬出去,并且产业化、市场化,
才是对传统最大的尊重和发扬。
首先,酿造技艺要改良。
「因为荔枝蜜要走市场化,就需要有长期保存的工艺,否则短时间内发酵发泡,很难大规模稳定销售。」
于是,梁师傅埋头研究,
30天,用掉3000斤蜂蜜,
独创了可以解决发酵问题的酿造技术。
让山林间的荔枝蜜,
真正成批地走出去,
在城市里,上了餐桌,进了厨房。
另外,更重要的,
是「发扬」和「传播」。
「我们总说要发扬光大,那么首先需要发扬。」
梁师傅解释「发扬」二字——
不固守家族内传承的窠臼,
而是将技艺教给更多的希望从事养蜂事业的人,
是真正的「文化延续」。
于是,他成立了峻银蜂蜜专业合作社,
以“农户+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
让养蜂产业带动更多人致富。
「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只要你想学,只要你肯吃苦。」
梁师傅欢迎每一个,
从全国各地来这里学习技艺的养蜂人。
这是他对于家乡的回报,
也是他觉得酿蜜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最好的方向。
的确是最好的方向。
迄今为止,
合作社已经帮扶了80多名蜂农学习技艺,
荔枝蜜从清溪开始走向全国。
四月的清溪,花香四溢,
我们走过写着「中国最美小镇」的街头,
静谧安宁,
到处都洋溢着甜蜜的芳香。
东莞清溪,
这里啊,确实比蜜甜。
来源:时令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