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莞荔的前世今生
又到蝉鸣荔熟时。2022年,被誉为“岭南第一品”的东莞荔枝将携“莞荔天团”带来一场荔枝的盛宴。
目前东莞市荔枝总面积约15.97万亩,主要分布在大朗、大岭山、谢岗、黄江、厚街、塘厦、虎门、清溪、樟木头、横沥、茶山等镇。其中优质品种占总面积的比例超过80%,优质比例处于全省前列。主栽品种以糯米糍和桂味为主,约11万亩;还有观音绿、冰荔、岭丰糯、唐夏红、莞香荔等特色品种约2万亩。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莞荔的得天独厚呢?
延绵千年种——莞荔的前世
“岭南之俗,食香衣果”,果即指荔枝,意为莞香和荔枝可令莞人衣食丰足。远在秦汉之时,莞荔便开始为人所种植。元代,其种植农事明确见载于文献,《元一统志》中道:“荔枝,番禺、南海、东莞、新会、增城并有之”。明代,茶山、石龙等地发展出了坐拥“千树荔”规模的大型果园;其时,《东莞县志》记到:“荔枝色如渥丹,味甘如饴,其种不一,盖岭南之佳品也”,指出莞荔不仅品种不乏且品相优质。清初,东莞已形成了特有的水上荔枝交易市场。新中国成立后,莞荔生产更是蓬勃发展,曾一度成为国家出口换汇的重要农产品。
目前,大岭山、大朗等镇仍保存有数百年树龄的古荔枝上千棵,至今仍老当益壮,盛产佳果,无愧于东莞“岭南荔枝之乡”的美誉。
扬帆启新航——莞荔的今生
东莞,地处珠三角腹地,这里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微酸、土层深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构成了莞荔优异品质的基础。
东莞农人种荔、爱荔,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荔枝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东莞植物园先后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等地收集荔枝种质资源322份,品种之多,国内罕有,被圈内誉为“荔枝王国”。东莞荔枝品种也以出众品质获得各界赞誉和各种荣誉,连续多次在全国获金银铜奖,广东省主推的十大荔枝品种中,观音绿、冰荔、岭丰糯、唐夏红等4个品种均在东莞选育。
2014年至2021年,东莞累计推出了190个(次)荔枝休闲采摘点,以满足市民农事体验、旅游休闲的需求。并连续多年举办“东莞给荔中国”活动,引入电商和物流企业参与荔枝销售,使莞荔实现了“从枝头到舌头”24小时送达全国中心城市。立足本土,多维度带动东莞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及城市品牌形象传播。
东莞荔枝种下的是情怀,吃出的是品质,传承的是文化。
近年来,东莞市切实打好荔枝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把发展荔枝产业列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实,相继出台《东莞市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系列配套支持文件,狠抓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和荔枝精深加工,推动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有力推动东莞荔枝从“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推动东莞荔枝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来源:东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