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袁屋边聚焦三大领域 用“小改造”撬动“大变化”

3条主干道“焕新”大变样,8大空间配套华丽转身,44栋岭南风建筑“靓”出风景线,袁屋边一期13个项目加快落地,路畅、景美、人和……走在南城袁屋边广场上、公园里,“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场景不断刷新。
据了解,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被称作东莞“黄金双轴”枢纽的袁屋边以“党建引领+分阶段攻坚”的硬核打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造“宜居、宜业、宜融”的生活空间。
三年来,袁屋边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城中村改造为抓手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驱动城中村从“旧貌”向“新颜”跨越,聚焦外来务工群体、本土原住民的核心需求,通过“配套升级+文化融合+权益保障”,让“百千万工程”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居民。
据介绍,袁屋边社区成立了“百千万工程”专项工作组,由社区党委书记牵头,两委干部分片包户,走遍社区上千栋建筑、访谈上百户居民,最终梳理出“环境旧、空间乱、停车难、设施缺”四大核心痛点。聚焦居民最关心的“痛点”,袁屋边将“百千万工程”一期重点放在道路交通修复、公共空间塑造、建筑风貌整治三大领域,用“小改造”撬动“大变化”。
针对隐山路、阜东路、宝园路及牌坊周边道路,路面破损多,车辆乱停放,经常堵得走不动……社区两委牵头实施“一轴三横”核心路网改造(东莞大道为城市发展轴,袁屋边大道为休闲文化景观轴,三条横向主干道贯穿社区)。如今这些道路化身一条条黑色缎带:路面重新铺设沥青,车行噪音直降;双向标线整齐划一,人行步道拓宽,推动人车分流。“骑车上班的体验感越来越好!”通勤族李先生点赞道。与此同时,袁屋边还加快推进与莞太路、东莞大道的道路衔接,推动内部交通“微循环”畅通,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便利性。
公共空间塑造方面,改造后的袁屋边广场化身“社区文化体育公园休闲区”,阜东路口袋公园从以往的“过路点”变成了休闲的游玩地,社区还改造提升了后山公园和益民公园,丰富市民的生活;建筑风貌整治方面,44栋旧民房已经换上“新装”,屋顶采用岭南风格平改坡,外墙采用陶晶石涂料,门窗采用褐色铝单板窗套装饰,空调外机统一加了格栅,既耐用又好看。
当前,袁屋边社区两委在加快推进一期项目落地落成的同时,已提前统筹二、三期工程,将党建引领延伸至“长效宜居”环节。“如果说一期工程是解决了‘基础痛点’,那么二期、三期则是袁屋边的‘进阶套餐’。”袁屋边社区党委书记陈健光说道。
据介绍,二期工程主要围绕交通治理、环境卫生、三线整治和宗祠修复等方面展开,民生细节拉满的同时,社区文脉不缺位。三期工程则重点推进建设2个停车楼、打造1个新市民驿站,推进潮流集装箱商街、文创体验工坊等建设,让袁屋边不仅是“宜居村”,更是“潮流街区”,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创业、生活。



用户登录
无障碍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38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