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凤筑巢”,东莞村集体如何孵化新奇迹

一片曾经的村级低效工业区,如今成为高端制造项目的聚集地;一个曾经的东莞村落,竟诞生了资产超百亿元的集体经济奇迹——这背后,是一场关于村组经济如何与产业升级共舞的深刻变革。
11月11日,东莞市清溪镇大利村康特金属制品增资扩产项目二号、四号、五号、六号厂区动工仪式举行,标志着该镇在全面提速产业升级、壮大村组集体经济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步伐。与以往不同,此次由村集体投资建设定制化厂房,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这一被称作“因凤筑巢”的创新模式,正悄然重塑着东莞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轨迹。
山一程,水一程。从“筑巢引凤”到“因凤筑巢”,从单一的租赁经济到多元化发展,时代滚滚向前发展,东莞村组经济并未在功劳簿上“躺平”,而是积极寻求产城融合、村企共赢的新路径,这些探索都值得借鉴与肯定。
村企共生:从“筑巢引凤”到“因凤筑巢”
在东莞的乡村振兴实践中,传统的“筑巢引凤”模式曾一度成为主流。 “筑巢引凤”的核心是“我先建,你再来”,而“因凤筑巢”则是“你需要什么,我建什么”。
此次大利村与康特金属的合作,正是这一新模式的生动诠释。村集体根据企业具体需求,投资建设定制化厂房,精准对接企业发展。与传统“筑巢引凤”不同,大利村实践的是 “因凤筑巢” 新思路。
康特金属制品增资扩产项目是东莞市重大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3.2亿元,用地面积约30亩,目前已经竣工,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内部装修、装备测试。二期项目涉及四个厂区,属于大利村组两级配套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7亿元,预计2027年5月完工投入使用。
不同于以往,村集体不再盲目建设标准厂房,而是先锚定优质企业,再根据其特定需求定制化建设生产空间。这种模式精准对接了企业发展需求,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探索出一条“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发展新路子。
康特公司作为清溪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成员,是当地抢抓风口机遇,努力在战新产业“新赛道”上赛龙夺锦的成果,展现了清溪挖掘存量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增资扩产潜能的战略眼光。 “因凤筑巢”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了过去村集体与企业间简单的租赁关系,建立起一种深度协同、相互成就的新型伙伴关系。
在政府的引导下,村集体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产业升级的积极参与者和共享者。这一转变,体现了东莞村组集体经济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多元突围:村集体经济的新探索
众所周知,东莞村组集体资产实力雄厚,且保持持续增长,2024年达2870.9亿元,同比增长6.5%。在这样的高基数上,如何实现新一轮突围,更考验智慧与功夫,新路径、新平台、新机制也在这种探索中应运而生。
实际上,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远不止“因凤筑巢”一种模式。在发展风云变幻的当下,东莞各镇村正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比如作为东莞首个“百亿村”,凤岗镇雁田村推行多元化发展,盘活集体资金,拓展资本运营方式,入股优质项目,投资金融产品。其持续以 “智慧雁田、科技雁田、金融雁田、绿色雁田” 为目标,通过空间再造(工改工)、产业融合、生态增值三大抓手,打造莞深协同的产城融合新样板。
今年9月,中堂镇潢涌村集体资产总额突破百亿大关,成为东莞第二个“百亿村”。在这背后,是一套更为系统化的 “四轮驱动”发展策略——第一轮是优化提升工业型经济;第二轮是做大做强物业型经济;第三轮是做精做优投资型经济;第四轮是探索发展服务型经济。
四条腿一起跑的效果非常显著:2024年潢涌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超过3亿元,村民人均年分红达1.7万元,真正实现了“村强民富”。
在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浪潮中,“强村公司” 作为一种新型经营主体,正成为东莞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东莞市农资管理部门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发展强村公司和农村职业经理人的指导意见》,总结推广虎门镇武山沙社区、中堂镇潢涌村、常平镇发展村域强村公司等经验。
比如在潢涌村,去年7月成立了东莞市潢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强村公司”统一建设美丽田园,发展观光农业、都市休闲农业。该公司经理黎展朋介绍:“我们自产自销,有自己的农业生产技术团队和运营团队,既能保证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又能保证农业公司良好运转,助力‘百亿村’行稳致远。”
走在今天的东莞乡村,旧厂房里长出新产业,集聚新兴产业的现代化园区正拔节生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东莞村集体经济需要谋求更多新方法、探索更多新路径。“因凤筑巢”的镇村实践,正引领着村组经济从“单一路径”到“多元融合”,从“传统租赁”到“创新驱动”的跨越,面向未来发展的大门或许已经打开。



用户登录
无障碍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38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