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彩色稻田“上新”,欢迎大家打卡
“锦绣旗峰 活力东城”“和美乡村”……东莞彩色稻田又“上新”了。秋风轻拂,彩色稻田画不仅绘就了令人沉醉的田园诗篇,更在沃野之上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蓝图,近段时间吸引了不少人前去观赏、拍照。
在东城周屋,种植了1000多亩水稻。其中有一块20多亩的稻田,选用黄、白、红、紫等四种颜色的彩稻,拼接出黄旗灯笼、国贸等地标,以及青山、绿水、绿道、游人等景物,一幅“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巨画悄然成型。
据种植户介绍,一幅稻田画的种植大致要经过彩稻选育、图案设计、定点测绘、人工栽种、田间管理等流程才能成画。利用北斗定位系统精确定位打点,同比例放大设计图画至农田里,共使用3000多支小竹子进行打点。
今年周屋稻田选用黄、白、红、紫等四种彩色水稻,“绘制”出东城黄旗灯笼、国贸等特色元素,并拼出“锦绣旗峰 活力东城”字样,呈现出别样的美丽画卷。
而在中堂镇凤冲村的田埂边,一片色彩斑斓的稻田格外引人注目。不同于常见的绿色稻浪,这里的水稻有的泛着紫红,有的透着金黄,还有的带着墨黑,五种颜色交织成独特的田园画卷。
田埂上,一位清瘦的老人正弯着腰,双手轻轻抚过稻叶。他眼神专注,仿佛在与每一株水稻对话。
这位老人,就是78岁的水稻育种专家陈志坚,也是东莞彩色稻田种子的主要提供者,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东莞袁隆平”。
与水稻结缘,是陈志坚一生的选择。1947年出生的他,亲历过吃不饱饭的年代。“饿肚子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当时就想,要是能种出更多更好的水稻就好了。”正是这份初心,让他一头扎进了水稻育种事业,这一扎,就是50年。
“水稻不仅要好吃,还要更好看。”2016年,他把目光投向彩色水稻,想着培育出营养价值高、稀有少见的黑、紫、绿、红、黄五彩稻,他认为这种水稻一定会有市场,也能为城市休闲农业添把力。
育种工作,远没有外人看到的浪漫。播种、杂交、观察、选种、核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坚守。“东莞气温没有海南高,一年只能育种两季。”
陈志坚告诉记者,为了进行试验,他将自家的3亩责任田划成10多个小块,一块地种1个品种。如今,在这块试验田里,他种上了黄、红、白、黑、枣红等五种水稻,每年进行杂交,筛选出颜色更鲜艳的品种。
每天早晚,陈志坚都要下田。双脚泡在泥水里,蚊虫围着转,是家常便饭。选种时,他要一粒粒挑;插秧时,要一株株分类插;收获时,还要一条条分拣稻穗。“勤奋,细心,一粒一粒地筛选。”陈志坚笑着说:“培育彩色水稻,靠的还是硬功夫,”
这些年,他培育出紫红稻4号、红稻、黄稻等多个彩色品种。更难得的是,这些彩色水稻不仅好看,营养价值还高。
当农业部门计划在东城周屋社区打造一个彩色观光稻田时,陈志坚立即提供了他选育的“紫红稻4号”种子。如今,中堂凤冲、东城周屋、企石、厚街赤岭等地的田野上,一幅幅由彩色水稻“绘制”而成的稻田画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打卡,成为了东莞休闲特色景观。
即便如此,他依旧没停下脚步。每天,人们都能看到他在田埂上忙碌的身影。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可当他看着一片片稻浪,眼里始终闪烁着热爱与执着。在“世界工厂”的土地上,陈志坚用一生坚守,培育着金色希望,也绘就了五彩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