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乡村振兴学院:为乡村振兴配备“最强大脑”
3月17日,东莞乡村振兴学院正式揭牌后,东莞市乡村振兴局、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随即在东莞乡村振兴学院举办乡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专题培训会,邀请专家向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基层干部代表讲授乡村建设品质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组织现场教学观摩,学习南城街道石鼓社区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经验。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益民表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携手东莞市乡村振兴局成立东莞乡村振兴学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双方将依托东莞乡村振兴学院,围绕东莞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实际需求,进一步发挥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积极搭建乡村振兴服务平台,通过实施“特色智库建设工程、产业升级助推工程、乡村人才培育工程、文化服务提升工程、生态振兴助力工程”等五大工程,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为东莞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特色智库建设工程,整合校地资源和相关专家,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究。包括乡村振兴政策研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乡村治理研究、乡村振兴相关调查研究。为东莞市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研咨询、项目评估、规划论证等方面服务,提供切实可行的咨询研究成果,真正发挥“外脑”和“参谋”的作用。
产业升级助推工程,一方面,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机电、经济、管理、商贸、物流、园林等学科专业人才优势,开展技术咨询与科技支撑服务,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专业链对应产业链”的产教深度融合方式,政校企联合建设产业学院,力争打造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优质办学品牌。另一方面,是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农业监测预警云平台、农产品流通模式、农产品检测系统建设、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研发,服务东莞市推进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现代物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发挥职业教育特色和师资力量优势,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乡村人才培训平台,培养、造就大批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三支一扶”等相关工作。落实好乡村人才振兴支持政策,开展“送智下乡”活动,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及大学生实习支教活动,助推乡村发展。专项人才培训计划,开展职业鉴定服务,开展“南粤家政”“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开展集体经济管理者、农业科技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升乡村振兴人才技能水平。学历提升计划,面向农村基层干部、村民、村内企业员工等群体开展成人专科、成人本科、远程教育等,提升农村劳动力学历层次。
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发挥学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深入开展鸦片战争博物馆、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红色文化研究,挖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等极具特色的岭南地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加强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开发、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发展战略等重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整理保护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统美术、戏剧、曲艺、民间舞蹈、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文化服务质量,通过文化进万家、系列文艺演出、文艺志愿服务、免费送戏等活动,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文化供给能力,推动学校文化服务产品数字化,实现数字资源信息社会共享。
生态振兴助力工程,强化学校管理、旅游、设计等方面人才优势,为农业绿色发展、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提供技术咨询与科技支撑服务,助力乡村良好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对东莞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项目研究。进行旅游项目挖掘与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旅游产品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为东莞建设区域性最佳旅游目的地提供决策依据与技术支持。
来源: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