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乡村振兴从“村在看”变为“村要干”
“现在打造了不少乡村景点,小公园随处可见,村子变美了,娱乐设施多了,村里夜晚比白天还热闹。”在黄江镇,不少村民表示,自乡村振兴建设以来,黄江的村容村貌一天一变样。
2021年以来,黄江出台乡村振兴奖补方案,实施大手笔激励计划,以2000万元为上限,按照镇村7:3的比例进行奖补。据统计,2021年黄江镇已审议通过16条村的18个乡村振兴方案,涉及项目84个,项目总投资约4.1亿元,奖补资金约2.65亿元。
高额奖补激发社区(村)和群众的积极性,各社区(村)尝到乡村振兴工作带来的“甜头”后,各社区(村)从最初的被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转变为主动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现了新的“嬗变”,并将黄江乡村振兴工作推向了新高潮。今年,已有15个社区(村)新申报了乡村振兴项目,申报资金约4.2亿元,涉及奖补资金约2.2亿元,乡村振兴工作由原来的“政府干”“村在看”变成了“村要干”。
成立村民协调小组解决项目推进难题
“一到晚上,村里的广场就特别热闹,这里不仅是家长们饭后休闲场所,更是孩子们的乐园。”大冚村党委书记翟容昌说,如今的大冚村,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上升。
2021年以来,黄江镇以“打擂台”的方式推动各村(社区)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大冚村委商量后,决定在原本荔枝林的基础上建设荔枝公园,新建环湖栈道及半山观景平台。
在整治前,园内堆满着木板、塑胶等杂物,种植地泥土裸露且有垃圾随意丢弃在地上,村民的生活污水排放在地面上,存在垃圾乱堆放及荔枝园“脏、乱、差”等问题,整体环境欠佳。
“三清三拆三整治”向来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最基础的一步,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步。然而,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少村民对于土地权属等问题心存顾虑,同时受传承守护的传统观念影响,导致参与性不高,而这也是“三清三拆三整治”中最大的难点。
在征求村民意见时,大家都认为整治环境是好事,但也有人担心,把集体土地拿出去,以后就不是自己的了。翟容昌表示:“如何团结好群众、落实好政策,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是一道关键考题。”
为此,大冚村党员干部们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成立了村民协调小组,由村书记、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小组三名临事会成员负责推进相关工作。
“遇到难题,会先由组员协调村民问题,如占用集体土地问题(一般搭建铁棚或种植果树)等历史问题,遇到暂时无法处理的,就逐层上报协调。”翟容昌介绍。
经过村民协调小组的多番努力后,村民一致同意对占用集体土地的不做经济补偿。通过多做宣传、上门解释政策,村民了解了人居环境改善对集体有益,对乡村振兴工作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也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环湖栈道沿线景观带,改善大冚村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幸福感。”翟容昌说。
自筹3300万元建产业振兴大楼
“路面平整了、道路干净了,现在走在街上,心里舒坦又敞亮。”随着黄江镇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黄江镇合路村展现出一系列喜人变化,引来不少当地居民交口称赞。
2021年以来,合路村积极推动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共投入850万元完成了住宅区合富中路、合富北街、合富南街、合安三街的道路升级改造,全面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何巩固环境卫生的治理成效成为合路村工作的重点。合路村通过坚持“村委主导、全民参与,统筹规划、科学治理,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原则,探索形成了“户保洁、村收集,统一处理”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模式。
“合路村从环境卫生、随意占道、车辆停放、居民养犬四个方面制定村容村貌整治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辖区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管理,营造全村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助推黄江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全面铺开。”合路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明说。
为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合路村通过召开辖区内二手房东会议,印发宣传册、流动车辆宣传等方式在辖区内推广宣传村容村貌整治实施办法;同时,组建城市管理办公室,安排人员专门落实卫生环境工作的长期监管,定时收集垃圾营运情况等。
“办法的推行,不仅改善村庄环境,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切实提升辖区村民的文明素养。”李金明表示,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就能更好带领广大群众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存量土地优质更新、增量土地集约开发,盘活集体用地,推动产业振兴,提升产业升级改造,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合路村还自筹3300万元资金建设产业振兴大楼,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目前,该项目正在按程序积极推进中。项目建成后将引进高科技、高质量的企业进驻,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在推进合路村产业升级的同时,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流动红旗”激励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工作让人居环境换了新面貌。通过一些乡村振兴项目的示范作用,黄牛埔村广大群众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不再随手扔垃圾,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再乱堆乱放了。”黄江镇黄牛埔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也有不少村民表示:“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以后,村内的环境变好,在家门口就有地方去休闲了,村内的管理也更加规范了,出租房比以前更好租了,而且租金相应提高了,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不少,这样的乡村振兴工作我们举双手支持。”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为了让辖区居民更早地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果实,黄牛埔党支部每日深入一线督导,在确保过路行人安全和道路有序通行的前提下争赶工期,着力提升辖区人居环境。
去年底,黄江镇以“乡村振兴先锋堡垒”、乡村振兴“流动红旗”、乡村振兴项目进度“红黑榜”等多项制度,建立起乡村振兴激励督促机制,进一步推动黄江镇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其中,黄牛埔和北岸社区、黄京坑作为黄江首批表现优秀的乡村振兴先锋堡垒,被授予“流动红旗”。
在“流动红旗”的激励下,黄牛埔村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改善村庄整体设施和环境,提升村庄风貌。黄牛埔村充分发挥客家文化优势,结合黄江镇乡村振兴“8+1”的工作要求,以黄牛埔文化广场旅游中心区作为亮点工程。
该项目以黄牛埔广场为核心连片改造,打造黄牛埔客家文化旅游区,带动产业兴旺。届时,将以黄牛埔广场为景点,打造集商贸展销、文化体验、休闲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客家文化旅游区,规划从旧围沿线途经黄江体育公园,到达黄牛埔水库、绿道等自然资源景点,做到点有风景,线有风光。
未来,黄牛埔将结合村实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带动周边产业兴旺,如饮食业、酒店住宿业等,进一步提高黄牛埔乡村知名度,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