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企石:河滩地变身“后花园”,东江碧道回归自然、回归市民
暮春时节,阳光明媚。漫步在水清岸绿的东江(企石段)碧道上,草木氤氲,花团锦簇。微风徐徐吹过,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这里骑行、跑步、健身、垂钓、野炊、放风筝、打球……. “我基本上每周都会来,在这里散散步,走一走,感觉挺好”,市民告诉记者。俨然,这条风景碧道成为了大家休闲娱乐专属“后花园”。
多措并举改善水生态
东江,古称湟水、循江、龙川江等,是珠江水系干流之一。企石镇拥有东莞最长东江岸线,长达13.8公里。
过去的东江企石段沿岸,河滩显露,杂草丛生,生态环境和防汛能力较为脆弱。近年来,企石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东江(企石段)碧道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原本的河滩地焕然一新。一条集行洪通道、绿道、生态骑行道、休闲漫步道等于一体的滨江画廊长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东江(企石段)碧道位于企石镇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左岸,起始于龙桥大道与东江大道交叉口,终止于东莞市第五水厂,全长13.8公里。总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黄大仙公园景观提升项目)全长约3.6公里,于2019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二期工程全长约10.2公里,于2021年12月完工并对外开放,全线以“千年秋枫十里缘”为设计理念,借助东江(企石段)得天独厚优势,以水为轴,碧道为脉,五个特色主题片区,串联七个节点,共同造就企石镇滨江生态景观廊道,形成了这里风景独好的“十里迎宾景观带”。
因地制宜维持水生态底色,不过度开发是东江(企石段)碧道建设的基本准则。据了解,2019年以前,东江(企石段)碧道全是滩涂地,沿线居民在这边种满了农作物。企石镇水务中心副主任黄焕铭告诉记者,大量居民在东江滩涂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不仅影响东江河道行洪安全,还会影响堤防安全,化肥、农药更是对东江水质产生影响。为了高质量建设自然生态廊道,企石镇主动出击,对东江水源保护区内超过3600平方米的违法违规耕地进行了清除,这也为碧道的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清除违种的过程中,沿途社区(村)协同配合,居民都很支持,没有遇到任何阻力”,黄焕铭说。
在提升碧道绿化景观方面,企石镇别具匠心,不仅在绿道两侧种植了不少行道树,还在生态修复花园、体育长廊沙滩绿化片区附近栽种下了无刺枸骨球、大叶黄杨球等各类花灌木以及凤凰木、火焰木、水生美人蕉等地被及水生植物。同时,铺设草坪6.35万平方米,共改造提升绿化面积约14.7万平方米。黄焕铭告诉记者:“这里的很多树木都是原生的,在建设中并没有砍伐。”据记者了解,为确保全年鸟语花香,碧道内种植植物也有讲究。春天的黄花风铃木,满枝金黄,火红的木棉花热烈绽放。深秋的红枫,枫林如火,层林尽染,确保了东江(企石段)碧道在一年四季都拥有不同的自然风采。
打造优质滨水生活圈
除了自然环境的改造,保护水生态、完善防洪和通航能力外,如何一石二鸟,让东江(企石段)碧道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呢?企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采取加固河岸、水生态修复、提升绿化景观等多种治理措施后,已将周边区域打造成了水资源科普教育园,并对滨江沙滩进行提升,打造为了层级植物景观带,原本荒废的河滩地已经蝶变为周边街镇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点。
“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碧道游人如鲫,这里的停车场都是爆满,这里不仅成为周边镇居民家门口的公园,甚至连惠州的市民也纷纷过来游玩。” 企石镇水务中心副主任黄焕铭告诉记者。现如今,走在东江(企石段)碧道,景点内座椅上随处可见行人围坐畅聊,草坪上永远不缺席地而坐享受美味的野炊人群。清晨,万里碧道鸟语花香;午间,茂盛榕树避暑纳凉;傍晚时分,站在黄大仙公园内的文昌塔眺望前方浩浩江水;夜间,荧光慢跑感受无限烂漫。不同的年龄群体都能在这座集休憩、娱乐、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滨河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据悉,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和游客游玩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企石镇结合自身城市规划和文化特色,对碧道沿线的景观进行了全面提升,按照“生态、休闲、体验、运动、观光”定位,以东江水系为纽带衔接重要生态和景观景点,包括建立生态修复花园、滨江绿道提升、体育长廊沙滩绿化升级、滨江休闲公园等。碧道内多个景观节点打“组合拳”,景色内涵丰富。
此外,碧道内还配套修建了完善的便民设施,路灯、监控、太极广场、停车场、公共卫生间、书吧、母婴室、救生圈、应急避难场、消费帮扶柜(扶贫自动化售货机)、文化宣传广场、城市服务驿站等设施(场所)一应俱全,篮球场、网球场、骑行专用道、垂钓平台、摄影平台、休闲健身设施等多种运动休闲场地也是应有尽有。企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的决策部署,碧道的建设永无止境,设施也将依据市民需要逐步完善,满足市民对“水岸游憩”的向往。
春风拂面,碧道堤岸草树成荫。一边是景色宜人的休闲“后花园”,一边是一望无际的东江,万里碧道,水天一色,美不胜收,一个优质滨水生活圈品牌已然打响。
碧道+,经典旅游线路串珠成链
水草丰美,欣欣向荣,然而企石的“野心”不仅如此。据了解,作为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广东省文明镇,企石正以东江(企石段)碧道为依托,串珠成链,把镇内自然文化景观、人文历史景区、休闲观光点、运动健身区等完美结合起来,串起企石镇的美丽乡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据悉,过去五年,企石镇总投资110.7亿元的乡村振兴项目已完成96个,全镇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美丽格局,13个村成功创建美丽宜居村。企石镇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碧道附近的江边古村,秋枫公园、东清湖湿地公园、我的农场以及虾公山森林公园等打造成企石周末游的经典线路,还将通过组织“亲子游”、植树造林、摄影大赛等形式各异的活动,进一步擦亮生态宜居的“企石名片”。
江边古村北临东江河畔,是珠三角地区原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步入古村,穿越700余年历史,感受宗祠、民居、石刻、谯楼的历史流变。种植于秋枫公园的秋枫古树,树龄已达1000年,作为东莞最古老的树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名木,观赏游客常年络绎不绝。“一径抱幽湖,居然城市间”,高标准建设的东清湖湿地公园将有机结合“湿地旅游+农业产业化”。企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碧道+”的旅游组合将真正做到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共生共荣的莞邑乡村新样本。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