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海上防疫屏障的“守护人”
34天,816小时,早上8时到晚上8时,晚上8时再到早上8时,12个小时轮一次班,24小时全天候执法。在东莞,有这样一群党员一直坚守在东莞海上防疫第一道防线上……
他们是东莞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的党员干部。为全力阻断新冠肺炎疫情海上传播渠道,保障近千名渔民群众和海上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2月16日至今,他们已连续30多天奋战在工作岗位上。
早上8时:渔港巡查
“您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并打开手机,出示粤康码、行程码。”早上8时,水面的薄雾还未消散,东莞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祁智聪和他的同事已经来到码头登上渔船,他们为渔民群众测体温、查验码,向渔民宣讲最新的防疫政策。
东莞有2个渔港,1个内河停泊点,目前全市有251艘渔船,其中海洋渔船201艘,内河渔船50艘。根据防疫要求,3月13日起,东莞暂停东莞籍渔船出海作业,全市201艘海洋渔船已在东莞渔港停泊,没有外出生产。又因为现在是珠江禁渔期,所以50艘内河渔船也处于禁渔状态。
巡查渔港既是“体力活”也是“细致活”,各渔港里的251艘渔船,每一条都要仔细查看。“我们要检查港内和渔船的安全状况,严防渔船发生安全事故及外出生产行为。”祁智聪说,每天把全部渔船巡查完,一整个忙碌的白天就过去了。
晚上8时:泡面值守
除了白天巡查渔港外,晚上值班室的值守工作也必不可少,遇到紧急情况,祁智聪和他的同事常常忙得“忘了饭点”,办公室常备着泡面。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3月13日那天,根据防疫要求,我们要确保在规定时间节点前召回在外作业的渔船。为准时完成任务,当天晚上只有通宵开展工作。”祁智聪介绍,当天接到任务后,东莞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第一时间进行了布置落实,由于任务紧、时间急,支队10多名工作人员与祁智聪一样通宵坚守在岗位。
一方面,他们需要及时掌握在外生产作业渔船的情况,跟踪落实处理好渔船回港事宜。另一方面,需要立即派出执法船艇在海上对渔船进行管控,通知海上正在作业的渔船立即停航回港。同时,他们还需要派出执法人员在渔港管控渔船停泊的秩序。“外出执法过了饭点就吃泡面,加班累了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这是众多“守护人”的常态。
熬夜完成了前一天的任务,待第二天渔船陆续回港后,祁智聪又带队分赴虎门新湾渔港、沙田先锋渔港开展回港渔船检查,仔细排查渔船安全隐患,确保渔船停产期间的渔港渔船安全。
日夜兼程:海上巡逻
“我们已经连续30多天在海上24小时值勤。主要是联合海上的执法部门,每天派出执法船艇在东莞海域及渔港内进行值守与巡查,严防各类船舶违规进入东莞水域范围,发现不明船舶对其控制,并登船进行检查。”祁智聪介绍。
由于香港疫情严峻,2月16日开始,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派出50名执法队员执行海上及渔港内疫情防控及反走私反偷渡工作任务。白天的巡逻虽然也是风里来雨里去,但能见度高,夜幕降临后,漆黑的海面更为巡逻执法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毗邻香港、深圳、广州等几个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活跃,海上交通繁忙,人员往来密集,给从严从紧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据悉,东莞市海域集中分布于狮子洋、伶仃洋东北部,面积为97平方公里,岸线长97.2公里,从北至南涉及麻涌、沙田、虎门及长安等多个镇。
执法队员们日夜兼程,在97平方公里海域24小时不间断开展巡逻,严防本市渔船与涉港船舶和人员接触以及非法交易,严防港澳籍流动渔船违规进入东莞海域等情况带来的疫情输入风险。
工作的疲劳咬咬牙还能撑过去,让祁智聪最放心不下的,是家人 。 “我的父亲已离世,母亲年纪大,身体也不太好,儿子今年高三,马上高考。希望疫情结束后,能有时间多陪陪家人。”对于这群守护者,每个人都有着和祁智聪一样的愿望:疫情早日结束,生活回到正轨。但祁智聪说,“作为党员,就应该站在最前面做好表率,我们多一分努力,渔民就多一份安全。疫情当前,严守海上防疫第一道防线,尽责履职担当,就是保护家人,就是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贡献。”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莞邑大地上有无数个跟祁智聪一样的守护者,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汗水,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