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稻施肥“三新”技术显成效最高减肥超四成
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10月11日,东莞市水稻科学施肥“三新”技术推广现场会在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麻涌基地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观摩+专业讲解”的方式,让35名镇街农技人员、水稻种植大户直观掌握技术要点,为后续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现场观摩:技术效果直观可见
在麻涌基地的省级科学施肥“三新”集成技术长期定位试验点是全省5个试验点之一,华南农业大学赵中秋博士结合试验情况,详细讲解了冬种绿肥技术及“三新”技术模式的应用效果。赵博士指出,冬种绿肥不仅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还能为后茬作物提供充足养分,是实现化肥减量的重要途径。
市农技办农艺师万惠燕介绍了相关技术在东莞本地的应用成效。2024年冬种绿肥监测点早造水稻化肥减量效果显著——高埗镇塘厦村省级监测点化肥减量37.3%,石碣镇梁家村市级监测点化肥减量高达47%。
技术集成:多重效益显著
除了绿肥种植的突出表现,水稻科学施肥“三新”技术同样成效显著。水稻遥感变量施肥试验点中,茶山试验点总施肥量较对照区节省2.5公斤/亩,万江试验区节省肥料1.96公斤/亩,总施肥量平均减少5.3%。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三新”技术在精准施肥方面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企石镇上洞村应用“一施一喷”技术的水稻田块亩产达619.18公斤,较常规施肥田块增产13.59%,在施肥成本基本持平的前提下,核心样板区50亩增收粮食3.7吨,凸显了科技对粮食安全的支撑作用。
未来展望:全面推进技术落地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现场会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收获颇丰。一位镇街农技人员表示:“通过实地观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三新’技术的实际效果,对后续推广更有信心了。”
市农技办土肥科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重点做好:强化样板展示,建立高标准样板点,让技术“看得见”;创新服务机制,通过社会化服务模式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加强宣传培训,培养技术明白人;注重融合发展,将绿肥种植与“三新”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供稿:市农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