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疫控中心来莞调研水生物病害防治工作
近日,省疫控中心来莞调研水生物病害防治工作,先后考察市疫控中心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建设项目、万江锦鲤养殖基地、洪梅澳洲淡水龙虾及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调研组首先参观市疫控中心实验室各功能区,详细了解实验仪器设备配置、检测项目开展情况、技术流程运行状况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调研组对市疫控中心连续多年维持CNAS和CMA双认证予以高度评价,并提出两点建议:一要推动检测技术与一线防控实践紧密结合,着力破解当前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技术难题,切实提升检测技术的实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二要加快推进区域实验室建设,确保尽早建成投入使用,为全省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贡献东莞力量。
调研组随后走访万江锦鲤养殖企业与洪梅虾类养殖基地。在万江锦鲤养殖企业,调研组重点考察水源与尾水处理系统、室内循环水养殖车间、开放式池塘等关键设施,详细了解“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关注企业对亲鱼与苗种的健康监测流程,强调“农户回收鱼”隔离检疫,建议规范功能区划与生物安全管理,争创农业农村部无特定疫病养殖示范区。在洪梅虾类养殖基地,调研组指出病害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强调苗种入场、高温期等关键节点需做好病原监测与预防措施,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调研组针对痛点与企业座谈,提出两点具体意见:一是强化锦鲤产业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议完善围隔设施,优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技术标准、共享监测资源,依托无疫示范区建设树立区域品牌。二是构建关键节点病害监测服务体系。针对虾类等高密度养殖品种,省、市两级技术部门要加强跟踪服务,在苗种入场前、高温病害高发期等关键时期主动提供病原检测服务,为养殖户精准制定预防方案与应急处置措施提供技术支撑,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
下来,市疫控中心将持续优化本地病害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覆盖面,提升预警预报能力,同时加强养殖主体培训,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从源头减少病害发生风险,助力东莞渔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供稿:市疫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