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疫控提醒:汛期动物防疫做好“十要,十不要”
汛期是动物疫病的高发期,高温高湿环境易导致畜禽抵抗力降低,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发生和传播风险显著增大。为做好汛期动物防疫工作,养殖户应重点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一、要制定应急方案和技术规范,确保灾后有序开展疫病防控工作;不要等灾害发生了才紧急研讨处理方案。
二、要提前储备好疫苗、消毒剂、防护用具等防疫、防汛物资;不要等洪涝灾害发生后再紧急筹备物资。
三、要加固修缮圈舍,检查清理排水管道等排涝设施;不要等水淹圈舍后再找源头排涝。
四、要检查饲料储存情况,保证饲料干燥、清洁、无变质;不要用发霉、污染饲料饲喂畜禽,防止发生中毒性疾病。
五、要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做到圈舍勤通风、常换气,及时清理粪便、更换垫料;不要对脏乱差的环境视而不见,防止畜禽因环境恶劣而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染病风险。
六、要积极开展灭蚊防鼠工作,及时清除蚊蝇幼虫孳生场所的积水或者进行填土覆盖,合理使用杀虫剂控制蚊蝇幼虫,高效投放灭鼠剂灭鼠;不要随意丢弃死鼠,防止疾病通过死鼠传播扩散。
七、要加强日常临床巡查,密切掌握畜禽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隔离异常畜禽,快速排除疫情隐患;不要将患病畜禽和健康畜禽混群饲养,防止疫病在群体内传播扩散。
八、要及时发现病死、淹死畜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要宰杀、使用、出售和转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防止动物疫情蔓延扩散。
九、要强化环境消毒灭源工作,需先排出积水,全面清扫场内淤泥杂物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频次消毒工作;不要敷衍应对,避免消毒不彻底、留死角、甚至不消毒。
十、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畜禽疾病发生或产生应激反应,可通过疫苗接种或饲喂药物保健等方式提高畜禽抗病能力;不要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防止引发环境污染及细菌耐药性问题。
供稿:市疫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