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东莞站)监测工作连续五年顺利推进
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东莞站)(以下简称“实验站”)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支撑。2018年起,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被列为广东省13个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依托单位之一,主要承担植物保护、作物种质资源、土壤监测、天敌与昆虫资源等四项监测任务。五年来,实验站认真完成各项绩效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平稳有序推进。
五年来,团结互助齐进步
作为“国字号”平台,目前,参与实验站的技术人员共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成员覆盖市农科中心各个科室。实验站的顺利实施对单位及入站成员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五年期间,实验站成员晋升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同时,实验站覆盖面广、示范性强,有效促进科室联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合作,扎实助推农业基础性研究发展。
五年来,积极探索不停步
五年来,实验站砥砺前行,顺利完成国家、省市的各项任务指标。植物保护方面,主要开展果树(香蕉、葡萄)、蔬菜、水稻的病虫害以及气象监测,完成18批次数据监测,完成率100%;作物种质资源方面,主要开展荔枝(10个)、香蕉(14个)、葡萄(22个)等种质资源品种100余项的性状调查监测;天敌与昆虫资源方面,主要针对瓢虫、寄生蜂及蜘蛛等我市主要天敌资源,开展70余次应用马来氏网收集昆虫资源和42次本地优势天敌资源调查;土壤质量监测方面,主要监测我市稻田土壤表层7项理化性质指标等。
五年来,成效满满迈大步
2023年,实验站作为全国12家优秀单位代表之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天敌等昆虫资源数据中心组织的学习交流会上作专题发言,并首次发现中国大陆新纪录的天敌物种——二十星菌瓢虫。五年期间,相继在《plant disease》《农业大数据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组织科普讲座6场,线下服务3600人次,线上服务20多万人次。同时,天敌昆虫南城观测试验点获2018-2022年“先进单位标兵”,植保监测任务点及天敌监测点先后荣获“年度先进单位标兵”荣誉称号;2人次在2018-2022五年工作考核中荣获“先进个人标兵”;11人次先后荣获“年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下来,实验站将继续紧密结合国家、省市最新政策及要求,为进一步丰富我国植物保护、种质资源、天敌与昆虫等基础理论提供更多数据支撑,为国家农业生产及政策制定努力提供信息支持,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科技助力。
延伸:
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工作是一项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据我国农业生产区划与农业学科发展特征,对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系统地观测、监测和记录,旨在阐明其联系及发展规律,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工作围绕作物种质资源、土壤质量、农业环境、植物保护、动物疫病等领域,获取长期定位观测监测数据,服务于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工作的工作体系由国家农业科学观测数据中心、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等构成。
来源:市农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