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疫控中心谋划“黄唇鱼主题馆”建设
为宣传东莞地方特色渔业文化,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驱动渔业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市疫控中心谋划建设以黄唇鱼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科普馆。近日,市疫控中心副主任卢伟华率队到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就建设黄唇鱼文化主题科普馆相关事项进行交流和沟通。
座谈会上,卢伟华副主任介绍了市疫控中心近几年在渔业科普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在同沙基地建设黄唇鱼主题科普馆的意向,以及由市疫控中心、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共同开展以宣传黄唇鱼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工作的设想,擦亮以黄唇鱼为主题特色的东莞水产科普品牌。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主任叶永昌表示,建设黄唇鱼主题科普馆对宣传保护东莞特色物种黄唇鱼意义重大,职责所在,全力支持。并会在黄唇鱼等标本制作展示、科普宣传课程设计、保护物种宣教等方面积极配合,共同打造东莞市黄唇鱼及水生生物保护科普宣传活动文化品牌。
讲好渔业发展故事,科普工作要先行。下来,市疫控中心将加强与各方沟通,深度挖掘东莞地方特色渔业文化,建设好黄唇鱼主题科普馆,更好地发挥出渔业科普在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据悉,黄唇鱼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唯一以东莞本土地名命名的鱼类。其标本最早采集于1932年的珠江口太平海域,经美国鱼类学家赫里鉴定命名为Bahaba taipingensis(太平鱼)。2005年,为了保护濒危的黄唇鱼,东莞市设立了全国唯一的黄唇鱼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面积663公顷,范围包含东起威远岛西岸,西与广州交界,南起太平水道南河口,北至太平水道北河口,是黄唇鱼重要的产卵场和索饵场。
多年来,东莞渔业科技人员在黄唇鱼的救护驯养及繁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几年,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秉承“社会了解渔业,渔业服务社会”的科普宗旨,建立了以黄唇鱼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并于近期获评为“广东水产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来源:市疫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