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
“柑黄秋高爽,果皮满禾塘。”用来形容秋天的新会是最适合不过了,每到秋天,整个新会都会氤氲着果皮香。对于生于新会,长于新会的我来说,这是最熟悉不过的味道。
深受人们喜爱的陈皮,是新会柑果的皮,以新会梅江、天马、茶坑等几个镇所产出的为最正宗。除了产地对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外,柑果采摘时间也非常讲究,不同时期采摘所得的果皮有着不同的功效。
新会柑果按成熟度可分为青柑、二红柑、大红柑三个阶段。根据柑果的三个阶段,果皮也会分成青皮、二红皮、大红皮三种。其中二红皮和大红皮也统称为红皮。
立秋至寒露,采摘青柑。所得果皮为青皮,青皮呈纯青绿色,生理未成熟。陈化后外皮呈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不显皱缩。橘白部分雪白,紧密光洁,无浮松,橘白陈化后呈淡米白色至淡黄色。成皮片张较小,质硬,皮薄。不易蛀虫,容易储存,较好打理。性状较烈,味辛、苦,气芳香。
寒露至小雪,采摘二红柑,所得果皮为二红皮。二红柑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二红皮外皮呈黄绿相交或黄中带绿,生理仍未充分成熟。陈化后外皮呈褐黄色至棕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橘白部分雪白,呈海绵浮松状,但不明显,橘白陈化后呈淡黄色至棕黄色。成皮片张适中,质较硬,皮较厚。有蛀虫的可能,但不及大红严重,比较耐存,较好打理。性状温和,味辛微苦略甜,气味芳香。
小雪至小寒,采摘大红柑,所得果皮为大红皮。大红柑已基本完成着色,外皮呈金黄色或橘红色,不带青色,生理已基本成熟。陈化后外皮呈棕红色至棕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橘白部分雪白,海绵浮松状明显,橘白陈化后呈淡黄色至棕黄色。成皮片张大,质软、皮厚。糖分高,容易蛀虫,不易储存,需要较为精心打理。性状温补,味辛较甜,带比较浓郁的甜香果味。
新鲜的果皮和晒好的陈皮
“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一块“橘子皮”能有如此高的价值,它到底有什么功用呢?同是一棵果所产出,但青皮与红皮的功效又有什么不同?
青皮:归肝、胆、胃经。能破气解郁,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效,多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食积腹痛,常用于入药理症。青皮破气,其行气力比二红皮、大红皮要强。药用价值高,但药性较烈,不可多用、不常用。
红皮(包括二红皮、大红皮):归肺、脾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脾胃不好、湿气重的人,可以选择红皮。红皮能日常中广泛使用:煮水、泡茶、煲汤、烹饪,养生保健效果显著。红皮的理气,化痰力比青皮强,使用时没有太多章法和禁忌,男女老少均可适量使用。
所以,一般家庭储存陈皮,建议多存红皮,二红皮、大红皮均可,在功效上没有太大差别,四时皆可使用,是岭南百姓“看门口”的良品。而懂一些药理的朋友也可存点青皮,以便不时之需。
新会人民经常打趣:梁启超、小鸟天堂和陈皮,乃是新会三宝啊!由此可见新会陈皮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