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宝贝”你见过吗?就在你们村里
传承文化看变迁,老物件中忆乡愁。乡愁是什么?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也许是故乡的一棵榕树、一条小道、一间老屋、一份小吃,但当你走进石排便会发现,原来乡愁是可以装进村史馆里的。
为进一步发掘、保护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石排镇十分注重乡村村史馆的建设,利用特色建筑、闲置用地,精心规划设计,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人文特色,提升打造了村史馆等村级文化场所,让村史馆成为石排人承载“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小编今天就带你去石排镇这些村的村史馆看看。
2021年,埔心村在保留原有形制上,对埔心王氏大宗祠进行了一次修缮,并布置埔心村史展陈。埔心村史馆设在埔心王氏大宗祠内,面积638平方米。宗祠面宽五开间,硬山顶。祠堂悬挂“根源重地”牌匾,为清朝大将王德榜回乡拜祖而立。
埔心村史馆的主体,就是王氏大宗祠,同时该村在祠堂广场,以“敦本怀源 幸福埔心”为主题,建设了一座主题景墙,与王氏大宗祠遥相呼应。
馆内以“绍承千年 岭南大宗”“燃情岁月 沧海桑田”“勇立潮头 奋进求实”为主题,分三大篇章展现埔心村的开村历史,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埔心人生活的美好故事,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一代代人的精神传承,呈现埔心人的精神底蕴。
向西村史馆建于2021年,馆内设村史村情和发展变迁两大板块,记录了向西村的发展和变迁,也是中国众多农村发展的缩影。
村史村情板块讲述了向西村的概况、由来、村情文化、代表人物及历史变迁的重大事件,带领村民回归历史,追寻根源;发展变迁板块分别从经济发展、居住环境、教育历程、文化传承四个方面讲述了向西村的发展变迁和风土人情,让村民从村史馆中记忆乡愁。
塘尾村史馆始建于2006年,设在古村李氏大宗祠,面积约为800平方米。李氏宗祠堂号“追远”,位于村围西北角,是塘尾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祠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为五开间三进合院式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砖木石结构。
其中,馆内展区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展区中实物展品有341件,图片200多幅,塘尾村史馆本着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为宗旨,详细介绍了古村落的架构、历史事迹说明、重要历史人物和说明文字,还有古代生活物品的展示。
田寮村史馆利用村委会原有闲置的办公室活化改建而成,于2020年9月动工,11月完工并投入使用。村史馆主要展示了田寮村历史沿革、姓氏源流、人文历史、农耕文化、家风家训、特色龙舟文化和篮球文化。
馆内摆设村民自发捐赠的老旧农耕作业工具、村民手工业工具、老式家具电器、东莞县志以及近年来田寮村所获得的奖杯、奖牌、锦旗等荣誉。
村史馆的设立,让新一代田寮青年了解祖辈的辛勤劳动和生活情况,牢记和弘扬祖辈艰苦奋斗精神,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在新时代不断奋发图强,改革创新,为建设美丽和谐新田寮而努力奋斗。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