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非遗项目传承人:“莞味”春节这样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快过年。对于过年大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呢?想不想过一个莞味浓浓的春节?记者邀请了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非遗项目“茶山绸衣灯公”东莞市代表性传承人李翠薇老师和大家聊一聊东莞过年那些事。
少不了的新年美食
“我有一分钱,留埋(留着)做新年!”这是以前的东莞孩子拿到长辈给的零花钱之后,在同伴面前炫耀时最喜欢唱的一句顺口溜,可见过年让孩子们多么向往。然而,大人们却没有这么轻松,可以说,东莞的年是从冬至开始的,东莞人常说“冬大过年”。冬至过后,家家户户便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
过年最先准备的都是吃的。过年前,大家都会选定好日子,开始做小吃:蒸鱼龙、煎碌堆、炊松糕、炸油角、烫蛋筒、印硬饼……妇女们领着孩子相互帮忙,祠堂里、地堂上、大房子的客厅里,油香裹着面米香。
“油煮辘碌堆摆正面,糖环串枣摆两边,正处一盆金桔仔,蔗果颜开节节甜。”这首童谣虽然简短,却充满了东莞的年味。辘堆、糖环皆是过年时家中必备的小吃。而甘蔗取其意思是“节节高”、甜甜蜜蜜;金桔仔自然是大吉大利。
耕丝扫尘喜迎春
所谓“耕丝”,意思是把蜘蛛丝清理下来。“耕丝”,其实是扫舍,东莞人也称“扫尘”。据说,耕丝的日子不能带火。每年耕丝必须选在旧历冬至之后,腊月十五之前。十六称为尾牙,不能在尾牙之后耕丝,传说尾牙之后耕丝会意头不好。耕丝当天就要把墙上和房顶的灰尘、蜘蛛丝等污垢扫干净,不能延误到第二天。扫完之后就搞卫生,最重要的是洗干净茶盅、酒盅。同学们寒假在家也可以主动帮助父母打扫卫生,一起过一个干净的新年。
记得小时候,外婆扫舍前总要把禾莞草、竹叶、九里香扎起来绑在长竹竿上做成一个扫把在墙上、房顶上扫。外婆说:“扫舍要从大门往里扫,从楼下往楼上扫,扫完了再煮一煲甜汤圆。”甜汤圆没有馅,可是汤里因为放了黄糖或者片糖,金黄金黄的,甜入心底。外婆说,这寓意着一年到头圆圆满满团团圆圆。富裕一些的人家还会煮莲子百合糖水或者鸡蛋腐竹糖水,寓意百年好合、家庭幸福美满、富贵吉祥。
大年初一要吃素
年初一食斋(吃素)是东莞的老习俗了。以前在茶山,人们在大年初一那天以芋头饭为主食,寓意富贵吉祥、五谷丰登。在茶山南社村,以前的大户人家还会在大年初一那天特意烹制斋菜九大簋,供一家人享用,以求新年大吉、福寿安康。
舞狮拜年回娘家
从大年初一一早开始,整个正月里莞城的大街小巷会不时传来锣鼓声,老人们只听锣鼓声,就能分辨出是舞麒麟还是舞狮子。舞麒麟的锣鼓是“嚓叮咚叮”的,而舞狮子则是“咚嚓、咚嚓、咚咚嚓”。狮子采青、麒麟入屋热闹得很呢!
以前东莞的媳妇在大年初二都会早早地起来,再带上猪肉和鸡回娘家拜年。大年初三俗称“朱雀”,是招惹是非的意思。人们一般不出门会友,都留在家里。从初一到初三每天烧香叫“三朝香”,旧时东莞很多地方的长工等“三朝香”一过就要正式开工了。
而大年初四是旧时长工开工的日子。开工这天,“事头”(雇主、老板)就会给利市(红包)准时回来开工的旧伙计。而伙计们也免不了对“事头”说一些吉利的话。
来源:i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