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农技“轻骑”惠民暖心
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作为连接农业科技与生产实践的桥梁,其作风效能直接关系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落地效果。今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紧扣“学精神、转作风、促发展”主线,持续建强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队伍,让农业科技扎根田间地头,让作风建设成果惠及万千农户。
建强体系织密网,服务转型提质效。“有了‘莞农之家’,种荔枝遇到难题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大朗镇荔农良叔的点赞,道出了农技服务体系升级带来的成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和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公室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联动各方力量,精准打造了一支615人的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队伍,创新推出“莞农之家”农技推广服务超市试点机构建设方案。首批遴选的4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聚焦荔枝种植、水稻无人机飞防、水产绿色养殖、宠物诊疗等四大领域,为农户提供“一站式”专业指导,推动农技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上门”、从“单一服务”向“综合赋能”转型。
党员服务冲在前,破题解难显担当。多亏特派员及时指导抢收,我家近100亩早稻才没受台风影响!”“双抢”关键期遇上台风,水稻服务队党员骨干迅速启动应急服务机制:田间地头评估成熟度、指导排水防灾,协调农机抢收队伍进场……短短几天,近9000亩成熟早稻基本实现“应收尽收”。台风过后,又马不停蹄指导倒伏稻抢收、疏排积水,用“风口夺粮”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担当。
这仅仅是党员先锋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开展田间服务5853次,解决群众难题9849个,服务超3.6万人次,服务积分稳居全省首位。在荔枝采前关键期,15个工作组定向覆盖23个种植镇街,1800余人次深入田间,服务各类荔枝生产主体、农药经销商等700余户,指导培训荔农9500余名,以“八个一”硬核举措守护“莞荔”金字招牌,我市荔枝在国家级、省级抽检中合格率均为100%。
数字赋能加速度,智慧服务更精准。“手机点一点,专家在线答,田头难题24小时内准有回应!”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队伍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给农户带来了全新的服务体验。
推广“智慧植保”应用,运用AI识别技术实时监测水稻“三虫”,让病虫害防治更加精准。创新“气象+植保”联动机制,联合市气象部门共建田间小气候监测点,发布《东莞荔枝气象服务专报》,防灾减损有了“千里眼”。建立5个省级水稻科学施肥试验点,无人机变量施肥效率较人工提升15倍,化肥减量10%、产量增加5%以上,实现“减药增效”双赢;打造“田头滴滴”模式,普通问题24小时响应、疑难问题48小时对接,让服务效率“跑”在农户需求前面。
作风建设树形象,典型引领聚合力。“不仅技术过硬,态度更贴心!”农技服务队伍一次次暖心服务,赢得了农户的纷纷点赞。市农业农村局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排查服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力求使服务更贴合农户实际需求、更具温度与实效。此外,挖掘《市农技管理办联合东坑镇开展科技下乡“三送”服务,护航春耕稳产增收》等8个典型案例,联合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方日报》宣传特派员事迹,发布专题信息98条,其中37条被“广东农业技术推广”公众号转载。制作“莞农云课堂”视频17期,开展7次“数字+田头课”直播,其中麻涌、壹浩农业基地的直播吸引21.3万人次观看,让“专业、亲民、廉洁”的队伍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