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服务创优 东莞农技“轻骑兵”亮成效
奋进百千万,农技乡村行。过去一年,市农技管理办党支部把深入推进全市农技“轻骑兵”建设作为助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着力点,持续在服务体系、服务能效、服务能力上谋创新、求突破、抓成效,收获亮眼“成绩单”。在全省2024年度农技推广工作会议暨“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乡村行年度总结活动上,我市荣获省“农友圈”2024年度农技服务先进地市,市农技管理办、市农科中心2家机构获评优秀农技推广机构,3家社会服务组织荣评优秀社会化服务组织,2人获评全省优秀农技专家,市农技管理办受邀作典型经验分享。
在“服务体系”上求突破,构建协同服务体系
市农技管理办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多方合力,牵头抓总开展全市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活动。通过内联外拓,整合市、镇农技、农科部门技术人才、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骨干、乡土专家等力量,建成一支500多人的新型高效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构建“1+10+32”农技服务运行架构(1支市级支队,粮油、水果、水产、畜牧兽医等10个农技服务类别,32支镇街分队),形成内外协同、上下联动、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万江街道部分动物诊疗机构咨询经营场所环境消毒难题,万江街道“轻骑兵”分队第一时间携带消毒药剂上门指导,迅速解决技术难题。一名兽医感激地说:“不仅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还带来了急需的消毒物资,真是及时雨啊!”
在“服务能效”上出实招,切实解决技术难题
“轻骑兵”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拓展农技服务手段,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田间课堂”的同时,大力推广“农友圈”服务对接平台和“广东农技”“莞邑农业”等数字平台,通过“莞农云课堂”发布农业技术视频,开展农技培训直播,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提供个性化、精准化、高效化的农技服务。
种粮大户姚雅的水稻受台风影响出现病虫害,他通过“农友圈”下单,市、镇两级农技“轻骑兵”迅速接单到现场指导,给出有效解决方案,而他发到“农友圈”的图片、视频则作为了保险公司定损的重要依据之一,获得了理赔,减少了损失。由于方便快捷,“农友圈”还被农户称为“田头滴滴”。
据统计,2024年,全市“轻骑兵”在“农友圈”平台登记各类技术服务3000多次,服务次数居全省第二,解决农技问题近6000个,受惠农户和市民群众近3万人次;举办“田间课堂”等各类培训约200期次,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次;利用“莞邑农业”和“广东农技”等数字平台,自制发布农业技术视频26条,开展农技培训直播8期,全网观看人数达100万人次,实现数字农技服务量、质双提升。
在“服务能力”上做文章,提升队伍能力水平
聚焦“轻骑兵”队伍能力短板、知识空缺、本领弱项,拓展培训广度、深度,采取“内培+外训”“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方式,切实增强学习针对性、有效性。全年针对市镇两级农科农技人员举办综合素质提升系列培训12期、各产业专题技术培训15期、兽医水产防疫检疫技术培训40期,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以全市乡土专家、示范家庭农场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组织骨干技术员为对象,举办150期专题培训,培训人员超万人次。强化以赛促训,发掘培育优秀技能人才,我市农技队伍在全省植保无人机技能竞赛、全省农业职业技能竞赛(水产技术员)中均获全省第一名。
下来,市农技管理办党支部还将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精准对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着力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为助推我市“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