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稻培训解锁种稻“智能作业” 科技赋能助农稳产增收
近日,东莞市2025年水稻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专题培训活动在麻涌镇“千亩稻田”圆满结束。本场培训以“推广新设施、新技术,助力粮食稳产增收”为主题,全市水稻主产区70余名农技人员、种植企业骨干及种植大户参加。
新设施+新技术,助力水稻种植提质增效
培训现场,“千亩稻田”负责人莫生一边介绍机械化育秧设施设备,一边演示操作流程。“购买这套设备可以享受三成农机购置补贴。重要的是原来培育500-600盘秧苗,要10多人一上午完成的育秧工作,现在只要6个人1个钟就可以了,并且种子的均匀度以及育秧效率、质量都大幅度提高。”厚街镇水稻种植大户李小姐等参训学员表示下来要继续关注机械化育秧技术,“非常省人工,条件合适的话,我也考虑添置这种育秧设施。”
普通插秧机与升级为“无人驾驶”插秧机的对比应用场景演示,让学员直观了解智能农机在耕作环节的优势,自动插秧机的精准作业让不少种植大户驻足观察。相比人工插秧,自动插秧机规范性好、效率高还能省人工,再配合无人机施肥、打药,能有效解决传统种植人工贵、效率不高的问题。不少学员当场询问智能装备升级细节,希望能有后续实操培训能深入学习。
技术精讲+经验分享,促进水稻种植减损增收
课堂培训聚焦水稻生产管理关键点,开展系列技术精讲。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肖汉祥根据东莞气候特点,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带来当前水肥管理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方案,内容涵盖稻瘟病、稻飞虱等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控。市农技办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李亚辉与万惠燕,分别讲解了水稻病虫害测报及变量施肥技术,一方面通过精准测报,指导水稻病虫害防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变量施肥技术,达到化肥减量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乡土专家王彪则结合多年实践,分享了通过调控稻田水分进而防控杂草的经验做法,用具体案例解答学员如何做好杂草防治难题。
“今天学到的变量施肥和病虫害测报方法很实用,回去就能用到田里。”来自麻涌的种植大户在培训结束时表示,“这些技术能帮我们少走弯路,种出好稻子。”
据悉,“千亩稻田”是市农技办与东莞创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2025年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下来市农技办将依托实训基地,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演示与实训,加速水稻新设施、新技术在东莞的落地,为全市水稻提质增效和粮食稳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供稿:市农技办